股权变更今年再加速 永赢基金收回员工持股

来源:东方财富网 2018-01-08 18:04:00

摘要
不同层级、不同阶段的人才有不同的诉求,人才端关注“利”,而公司端更看重激励方案是否与公司成长发展阶段相匹配,但目前还没有普适的灵丹妙药。2018年刚刚开局,就有数家公募基金公司股权变更计划获批,比如,永赢基金和长安基金两家公司股权变更计划于1月3日获得监管部门核准。另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一年就有

不同层级、不同阶段的人才有不同的诉求,人才端关注“利”,而公司端更看重激励方案是否与公司成长发展阶段相匹配,但目前还没有普适的灵丹妙药。

2018年刚刚开局,就有数家公募基金公司股权变更计划获批,比如,永赢基金和长安基金两家公司股权变更计划于1月3日获得监管部门核准。另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一年就有15家基金公司发生了股权变更。这还不止,今年还有至少16家公募基金公司在排队申请变更股权或实控人。

永赢基金外资持股比例增加

新近获批的永赢基金和长安基金股权变更的原因是什么?公开信息显示,永赢基金是将此前23名员工合计持有的18.51%股份,转让给了外资方股东利安资金管理公司,变更后,大股东宁波银行持股不变,而外资股东利安资管持股从此前的10%增至28.51%。

值得注意的是,永赢基金本次股权变更,彻底抛弃了员工直接持股股权激励计划。成立于2013年的永赢基金,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在行业内率先实行“全员持股”计划,当时28名员工认购了4500万元股权,被业内认为是挽留和吸引人才的最佳典范。而在永赢基金之前,天弘基金、中欧基金两家公司先后完成股权激励计划。

不过,在推行全员持股计划不久后,即2014年9月,永赢基金公司旗下唯一一只永赢货币基金的基金经理李广云离职。2015年3月,永赢基金再次发出股权变更公告称,该公司6名原自然人股东将其所持有股权相应转让给了6名公司员工,变更后,大股东宁波银行持股67.5%,利安资管持股10%。2017年4月,永赢基金又一次发生股权变更,公司6名原自然人股东将其所持公司股权相应转让给宁波银行和1名公司员工,变更后,宁波银行股权增至71.49%。此后,永赢基金就发布了高级管理人员变更的公告,其上海分公司和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均发生变更。

如今,永赢基金股权全部集中于宁波银行和利安资管手中,员工不再持股。在被问及该公司为何放弃此前推崇的员工持股股权激励计划时,永赢基金回复《国际金融报》记者称,“永赢基金此次股权转让是各方协商的结果,员工股东合计18.51%的股权均转让给利安资金管理公司。”该回复并未从正面解释放弃股权激励计划的真正原因。

人才储备无独家秘方

上海一位资深基金从业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立时间不长的基金公司估计不太重视人才储备,将员工持股全部转让给外资股东,可能更倾向于‘外来和尚’好念经这一偏好。”

问题是,此次外资股东利安资管持股迅速提升,仅仅是以财务投资的名义增持还是未来会参与永赢基金实际运营?对此,永赢基金并未正面回应,只是强调,“此次股权变更完成后,主要股东仍是宁波银行和利安资管,两位股东仍将严格根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股东职责。此次股权变更没有引入新股东,不会对公司治理造成影响。”

永赢基金为何会放弃股权激励计划?是该计划实施效果不佳还是其他原因?先来看看这家基金近年来的成长经历。根据2017年公募基金规模最新排名,永赢基金被公认为最大黑马,剔除货币基金,其排名从2016年的第90名一跃升至第44名,非货基规模302.85亿元,总管理规模867.51亿元,基金数量14只,但基金经理只有4人。

这样飞速的规模飙升是其他中小基金公司梦寐以求的。但是,正当行业内还有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打算模仿其股权激励计划时,永赢基金却突然彻底放弃,这背后的原因不由得引发各方猜测。

有基金行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永赢基金规模的迅速扩充,与员工持股计划关系不大,这家公司主要受益于股东全方位帮助,比如,股东在基金代销、自有资金认购方面有优势。如今放弃股权激励计划,并将股权再次集中于主要股东,可能更方便股东注资,因为员工持股导致股权过度分散,可能会影响主要股东追加资本。”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员服务评价专家、高级经济师马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包括证券基金在内的很多行业都采取了市场化的激励机制,股权激励也是一种,但这并不一定是吸引和留住人才一招见效的好方法。哪家公司应该采取股权激励机制要根据个案来分析,因为每家情况都比较复杂,一般初创公司和民营股份制公司较多采用股权激励计划,国企则限制较多。”他认为,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与否要从人才市场和公司发展两个维度来看,即供需双方是否有各自的需求。不同层级、不同阶段的人才有不同的诉求,人才端关注“利”,而公司端更看重激励方案是否与公司成长发展阶段相匹配,但目前还没有普适的灵丹妙药。

股权激励计划走向分化

回顾股权激励计划,该政策是2013年6月1日新《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后兴起的,规定公募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可以实行专业人士持股计划,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并放开持股5%以下股权转让的行政审批。在大资管时代,人员流动频繁,人才储备日益重要。然而,目前来看,中小公司想尽快扩充规模,却被股权激励计划绊脚,最终只能放弃。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中欧基金成为股权激励计划中第一个吃螃蟹者之后,至今已有近20家公司通过多种形式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比如天弘、前海开源、汇添富、长信、九泰、永赢、创金合信、鹏扬基金等。

大公司已经开始尝试股权激励计划。比如,规模达2059亿元的银华基金在2017年底也实行了员工持股计划。该公司注册资本从2亿元增至2.222亿元,新增3家有限合伙企业合计持股9.99%,从基金经理到中后台员工共有149名员工参与本次股权激励计划。

小公司则是从全员持股向核心管理层持股转变。虽然永赢基金放弃了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但是也有一些新成立的公司还在“效仿”,比如,成立于2016年的华泰保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2017年底就宣布了高管和核心人员集体持股的激励计划。

预计2018年基金公司股权变更速度还会加快。据证监会网站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排队待批股权变更的基金公司达到16家,具体涉及九泰基金、泓德基金、中加基金、华润元大基金、长信基金等公司,其中有几家可能涉及实际控制人变更,其余则多和增资、内部持股调整等有关。根据最新进展来看,九泰基金、泓德基金、中加基金、北信瑞丰基金、圆信永丰基金于2016年便提出了申请,但目前仍在走流程中。

(责任编辑:DF358)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