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矿证券内控缺陷“曝光” 先后两次被责令改正 新增债券自营遭叫停
摘要 华夏时报记者闫军陈锋深圳、北京报道证券行业严监管正在成为常态化,正本清源过程中亦暴露出个别券商风控意识不强、合规形同虚设的问题。近日,因债券业务存在多项违规,五矿证券被证监会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同时被叫停了新增债券自营业务。形成对比的是,去年9月,五矿证券在高管更迭之时还曾通过媒体表示:“公司绝不触
华夏时报记者闫军 陈锋 深圳、北京报道
证券行业严监管正在成为常态化,正本清源过程中亦暴露出个别券商风控意识不强、合规形同虚设的问题。近日,因债券业务存在多项违规,五矿证券被证监会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同时被叫停了新增债券自营业务。
形成对比的是,去年9月,五矿证券在高管更迭之时还曾通过媒体表示:“公司绝不触碰监管红线,在坚守合规风控底线的情况下,再全面布局实现赶超。”时隔半年,就遭遇此次责令整改“打脸”。
对于目前公司的整改状况、新增债券自营业务暂停对公司业务影响以及何时业务能够恢复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向五矿证券相关负责人发去采访提纲,后者表示“无法对来函内容反馈,谢谢关注。”
内控缺陷明显 债券违规频发
3月中旬,证监会在其官网披露了《关于对五矿证券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文件直指五矿证券固收业务“四宗罪”:固定收益事业部综合风控部副总经理负责交易执行并兼任后台清算备岗、内控合规岗兼任交易执行备岗,个别债券交易员未取得银行间市场交易员资格,部分债券交易用印审批晚于协议签署时间,部分债券同时显示于黑名单池和白名单池。
监管部门称,由此反应出公司内控不完善,责令改正,在完成整改并经证监会核查验收前,不得新增债券自营业务(存量自营债券可卖出,不得新增买入)
华南某券商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债券违约现象多发,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出台相关制度、专项调查等规范券商行为。从上述违规现象来看,整改起来并不难,主要原因在于内控意识不足。
以“部分债券同时显示于黑名单池和白名单池”为例,2018年12月2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联合发布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债券投资交易业务内控指引》中明确指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应当建立针对债券不同风险等级的白名单制度和禁止投资的黑名单制度。上述券商人士认为,如果债券同时出现在黑名单和白名单中,则是“污染”了白名单池,风险防范的屏障作用就不存在了。
事实上,这不是五矿证券近年来第一次在债券业务上出现管控漏洞。去年11月,深圳证监局发布了此前对五矿证券的一则债券业务监管措施。据悉,2016年5月5日至10日,证监局对五矿证券债券业务进行了专项现场检查,发现其债券业务在合同管理、公章管理、业务台账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存在内控缺陷或薄弱环节,中后台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对前台业务部门的监督制衡作用,对固定收益部开展代持业务的风险管理存在不足。
深圳证监局指出,五矿证券在债券业务、投资顾问业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并要求其整改并开展内部合规检查。
自营业务激进式扩张
两次监管层的检查暴露出五矿证券债券问题多发,“按下葫芦浮起瓢”,在此前违规现象整改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对于债券业务一再出现内控问题的原因,五矿证券拒绝回应《华夏时报》记者。
事实上,从其发展脉络中或许略见端倪。五矿证券前身为成立于深圳的金牛证券,2004年五矿集团成为其控股股东,同年更名为五矿证券。目前股权结构中,五矿集团旗下金控平台五矿资本为最大股东,占比99.7569%,剩余0.2431%的股东为深圳市前海汇融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虽然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五矿证券此前由于受困于资本金限制,发展速度并不快。转折来在于2017年初,其大股东进行了近60亿元的增资,当年五矿证券营收、净利润分别为7.16亿元、2.63亿元,同比实现了39%、135%的增长。到了2018年,其营收依然保持了12%的增长,净利润下滑7%,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众所周知,2017年以来,因资本市场低迷,券商经纪业务受到重创,五矿证券也不例外。年报数据显示,2016——2018年,五矿证券营收分别为5.15亿元、7.16亿元和8.05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分别为2.29亿元、1.72亿元以及1.95亿元。
经纪业务不见增长,营收保持较快增长的秘密在于“投资收益”项目。其年报数据显示,五矿证券2016年投资收益收入仅为0.9亿元,2017年激增达4.92亿元,增幅超过4倍,到了2018年增长至5.71亿元。
五矿证券表示,2017年,公司将自有资金投资于自营债券、自营股票、信托产品、同业存单、货币基金等业务。其中,债券交易占用资金最多,为20亿元,股票自营占用资金2亿元,投资信托产品1.5亿元。不难看出,此次暂停债券自营买入业务,对其投资收入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
从行业来看,2017年券商自营业务已经超过经纪业务,在收入结构中占据第一位;2018年依然保持这一优势,占比超过3成,其中,自营业务里债券类投资比重远高于权益类。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小券商借资管业务实现“赶超”方向无可厚非,但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暴露出来其内控体系、风控控制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短板”也较为突出,抗风险能力较差。近年来债券违约事件多发,未来监管将更加严格,对债券合规经营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