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收“政策大礼包”:外资控股人身险公司、保险售后服务中心在路上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20-05-15 23:48:33

摘要
“支持内地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与港澳地区开展跨境业务;完善保险业务跨境收支管理和服务;扩大保险业开放。”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等五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

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收“政策大礼包”:外资控股人身险公司、保险售后服务中心在路上

“支持内地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与港澳地区开展跨境业务;完善保险业务跨境收支管理和服务;扩大保险业开放。”

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等五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也因此收到政策大礼包。

《意见》全文,共计26处提及保险行业。对于保险而言,“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一个机遇,也可能面临诸多挑战,但更是一种使命与责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大对大湾区保险业的开放,符合外资保险机构诉求,因为该地区经济发达,是外资扩展业务的首选之地。

北美准精算师、香港精算视觉保险学会会长ALEX则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对于大家所期待的在大湾区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预计离实际落地仍有一定时日,后续还需要更多细则做支撑。

支持设立外资控股人身险公司

《意见》重点提到三条保险业相关措施。

一是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保险公司等机构按规定在开展跨境融资、跨境担保、跨境资产转让等业务时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

二是对符合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和现行外汇管理政策的保险业务,进一步便利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为已购买港澳地区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理赔、续保、退保等跨境资金汇兑服务。鼓励港澳地区人民币保险资金回流。支持港澳保险公司依法取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三是扩大保险业开放。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外资控股的人身险公司。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外资保险集团、再保险机构、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

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保险法人机构,支持保险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资产管理、营运、研发、后援服务、数据信息等总部。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跨境医疗保险等更多创新产品,为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服务。

完善跨境机动车辆保险制度,对经港珠澳大桥进入广东行驶的港澳机动车辆,实施“等效先认”政策,将跨境机动车向港澳保险公司投保责任范围扩大到内地的第三者责任保险保单,视同投保内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朱俊生坦言,扩大保险业开放早已是全国层面统一的政策,此次《意见》只是希望能推动保险业开放政策更快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落地。大湾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无疑是外资保险机构扩展业务的首选之地。

研究设立保险服务中心

《意见》还特别提到,研究在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议框架下支持香港、澳门保险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

在朱俊生看来,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这措施非常值得期待,也具有重要意义。

他指出,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大多为长期保障性保险,而在大湾区内地设立保险服务中心,既可以为已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代收续期保费、查询及保险理赔等服务,又可以为在内地工作或生活的港澳居民提供保险服务,同时还可以为内地保险机构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经验。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了解到,2019年由内地访客带来的新造保单保费为434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额25.2%。重疾险和终身寿险仍是最受内地访客欢迎的保险产品,分别占内地访客新造保单57%、34%。

统计显示,2011年至2019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收入累计近3000亿港元。在2016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收入占个人业务总额更是高达39.3%。

ALEX指出,如果要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大概率会选择建在深圳前海,但目前似乎还没有具体细则。“如通过内地银行来办理理赔、续保等服务就不太现实,要么就只是说通过内地银行来配合拿回理赔款项了”。

用保险机制提升经济韧性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GDP超过11万亿元,占全国的比例近12%。

“这样一个经济体量在风险冲击之下,要具有韧性,必须发挥保险机制的作用。”朱俊生提出,保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大湾区整体经济韧性。

第一,提供风险保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1990年至2017年,大湾区仅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平均高达14亿美元,其中保险承保的损失仅为5%,存在巨大的保障缺口。要通过风险的定价、集合与分散,提升风险管理效率。

第二,积聚长期资本,促进经济发展。大湾区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高的特点,可以为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2008年广东省的保险资金投资额达到8000多亿元,2019年9月达到9700多亿。未来保险资金可以通过债权计划和股权计划更多对接湾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第三,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商业健康险为例,2018年,在5.8万亿元的国家卫生总费用中,个人自付部分为1.7万亿,商业健康保险的赔付占自付部分的比例不到10%。中国医院收入中来自于商业健康险赔付的仅为3%左右。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可以在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等领域做很多探索。

第四,推动风险减量,预防损失。宁波在国家保险创新实验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发展电梯安全综合保险、城镇居民住房综合保险、公共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等,将保险产品与风险管理服务融合,引入科技进行风险减量管理,取得了很多经验。湾区在运用保险机制提升湾区整体经济韧性的过程中,保险业自身也能获得快速地发展。

另外,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来看,目前整个湾区保险业发展的水平与全球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与发达市场的差距更大,发展的潜力和空间非常大。“且香港作为国际保险中心,特别是寿险中心,也将有助于引领和推动湾区保险业的整体发展。”朱俊生说。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