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市场风险飙升 收益8%以上违约可能性大
摘要 普通老百姓投资最常见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已经越来越高了。
普通老百姓投资最常见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已经越来越高了。
根据普益标准最新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系统性风险监测简报(2020年1季度)》(以下称“报告”),2020年1季度,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系统性风险指数总体呈现大幅上升的态势。
“与2019年4季度末相比,资金投向方风险指数、资金来源方指数和银行理财机构风险指数均大幅上升。”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表示,展望2020年2季度,虽然目前疫情管控已显成效,复工复产全面推行,经济情况总体有所好转,但前景仍不容乐观。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今日向时代财经分析认为,虽然今年经济受到疫情的冲击,银行理财产品也会受到影响,但对于普通投资者不必过于担忧,更应注重投资者适当性的问题,不要轻易触碰高风险的理财产品,“收益在8%以上的违约风险很大,不要贪心买这种产品。”
银行机构风险需引起重视。
三大风险指数均大幅上升
根据普益标准的报告显示,分指数看,与2019年4季度末相比,2020年1季度,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系统性风险在资金投向方风险指数、资金来源方指数和银行理财机构风险指数均大幅上升。
从资金投向方看,2020年1季度,除宏观经济风险、股票市场风险出现震荡外,其他三类资产风险水平大幅上升,综合使得资金投向方风险指数大幅上升;
从银行理财机构看,2020年1季度,虽然银行机构期限错配、资产负债网络关联度较2019年4季度有所好转,同时资产同质性表现维持不变,但是在信息不透明度显著增强、刚性兑付的利差及非净值产品规模占比维持在高位的影响下,银行理财机构系统性风险指数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整体风险指数较2019年4季度大幅上升,但在1季度末银行理财机构风险到达拐点,趋于震荡;
从资金来源方看,2020年1季度,理财产品市场集中申购行为逐渐增加,赎回行为逐渐减少,投资者羊群效应有所增加,与此同时,随着1季度前期疫情的发酵,投资者信心指数有所下降,资金来源方风险水平出现较大上升。
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分析认为,银行机构刚性兑付有所加重,净值型产品占比有所下降,信息不透明度、资产同质性指数持续走高,同时在理财产品投资期限缩短和资产负债网络关联度先抑后扬的影响下,银行理财机构系统性风险指数在初期呈现大幅上扬的走势,在1季度中旬指数整体到达顶峰并出现震荡走势,银行机构风险需引起重视。
与此同时,国内适时出台对冲疫情政策,发行特别国债、专项债,对实体产业减税降费,大力支持各行各业共同抗疫;还采取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利率走低、扩大社融规模。因而报告认为,投资者信心指数虽然大幅下降,但不改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
今年2季度仍不乐观
展望2020年2季度,报告认为,虽然目前疫情管控已显成效,复工复产全面推行,经济情况总体有所好转,但前景仍不容乐观。
报告指出,我国宏观经济潜在增长率存在起伏,受疫情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环境愈加恶劣,资金投向方风险大幅上升。首先,为抗击疫情,国内先后通过延长春节假期,延缓企业复工等手段遏制疫情传播,企业的生产活动受到较大影响,且在严格的人员流动性限制措施下,消费水平骤降,1季度GDP增速首次降至-6.8%,虽然疫情对国内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较小,但是给短期宏观经济增长蒙上阴影,后续反弹及修复力度仍偏弱;与此同时,疫情在海外超预期蔓延,将会对我国制造业及进出口贸易造成较大冲击,在国内复工复产全面推进下,国外需求仍在施加负面影响;此外,中美关系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仍需持续关注。因而国内资本市场短期形势不容乐观,是造成资金投向方风险指数大幅拉升的内因,预计资金投向方的风险水平在未来短时期内仍将会震荡抬升。
疫情将影响银行机构净值化转型,银行理财机构风险水平大幅拉升。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1季度的集中爆发,银行机构的日常营业、投资等活动受到的冲击较大,银行机构潜在不良风险存在上升风险,短期内的净值化转型节奏已然受到疫情拖累,监管机构已明确将评估延长净值化转型过渡期的可行性。短期内,疫情对银行理财机构的兑付行为、信息披露、投资期限、资金投向和同业理财都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我们预计2020年2季度银行理财机构风险水平可能保持震荡上升的趋势。
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分析认为,总体来看,预计2020年2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系统性风险将呈现震荡抬升走势。
收益8%以上的违约风险很大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今后更进一步加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时代财经分析,银行理财产品根据风险等级不同,分为四类到五类产品,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投资者门槛。其中对于银行理财中的私募类产品,一般都要求投资人资产要达到200万以上,投资者要有足够的风险承担能力。
另一方面,也要求金融机构要识别身份,将投资者区分为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董登新认为,不能把专业投资者的产品卖给普通投资者,这是理财市场中对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一个重要的要求。
董登新表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中,门槛最低的只有5万元,而高风险的则可以达到100万以上。作为投资者而言,一定要具备风险意识,对于不同的金融产品,预期收益率和违约风险要相匹配。“投资者如果贪婪,就要承担比较高的违约风险。”董登新提醒说,投资者不能将家庭理财变成一种“赌博”。
“如果年化收益率达到或者超过8%,那就属于高风险产品,不管是银行代销还是其他渠道,这种产品的违约率非常高的。”董登新说,现在国家规定金融机构不允许承诺保本,但是允许违约,作为投资者,要学会主动防范和规避风险。如果不过于贪婪,选择正常收益率的金融理财产品,还是比较安全的。
董登新表示,有些投资者明知是高风险理财产品,却敢于去买甚至是借钱去买,这种情况只能是“买者自负”。
尽管今年受到疫情影响,经济形势也受到冲击,但董登新认为,银行理财产品违约率并没有特定时期,产品违约的可能性总是会存在。董登新举例称,西方有很多垃圾债,这种产品主要就是供给给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这些产品的收益率相当高,只要投资者敢冒风险,也有可能赚大钱。
“银行理财产品的违约风险与经济形势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绝对的。”董登新认为,投资者如果购买的是低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风险自然也就很低,也就不存在兑付不了的问题。董登新向时代财经透露,近期他也接到很多违约的投诉,他调查发现大部分都是“马路边上卖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承诺12%甚至20%,这种产品的机构出现跑路、欺诈,是有很大可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