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私募收罚单 行业乱象需警惕
摘要 □本报记者王宇露余世鹏近日深圳证监局等多地监管部门,接连对私募机构开出罚单,多涉及到向投资者承诺最低收益、未对部分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等情况。监管对于私募乱象的打击正在趋严,伪私募、乱私募正在加速出清,投资者在投资私募基金时,也需要擦亮双眼,警惕违法违规乱象。监管部门接连开出罚
□本报记者王宇露余世鹏
近日深圳证监局等多地监管部门,接连对私募机构开出罚单,多涉及到向投资者承诺最低收益、未对部分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等情况。
监管对于私募乱象的打击正在趋严,伪私募、乱私募正在加速出清,投资者在投资私募基金时,也需要擦亮双眼,警惕违法违规乱象。
监管部门接连开出罚单
深圳证监局最新发布的2019年监管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深圳私募管理人4566家,备案的私募基金14251只,实缴规模1.82万亿元。深圳证监局指出,针对私募基金风险严峻形势,该局在2019年成立私募机构风险处置队伍,深入开展非现场及现场核查700余家次,依法对30余家私募机构及相关责任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及时向中国证监会及深圳市政府报告风险80余次。
近日,深圳证监局下发对深圳朴素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称其在私募基金产品募集与管理过程中,存在向投资者承诺最低收益、未对部分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未对部分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的情形。梁斐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也被出具警示函。
事实上,近期监管已经频频出手整治私募乱象。
6月10日,深圳证监局通报了第一批131家重大违规私募基金管理人相关情况,其中13家涉嫌犯罪。从被纳入名单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相关事由来看,主要包括因严重违法违规被采取监管惩戒措施、拒不配合监管或涉嫌犯罪进入刑事追责程序,以及因失联、未按要求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等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强制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等情形。
深圳证监局表示,为促进深圳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强化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警示教育,督促各管理人依法合规经营,将结合日常监管执法和风险监测处置等情况,陆续公开披露辖区重大违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名单。
除了私募重镇深圳外,多地监管部门也都陆续开出了警示函。6月4日,江西证监局发布对江西世行大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称其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发行了三只有限合伙型基金产品,但均未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并且存在公司治理混乱、内部管控不到位等情况。6月2日,福建证监局也发布了对福建海诚投资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原因是未及时披露减持计划。
私募乱象需警惕
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猛,但也存在鱼龙混杂、负向攀比等问题,少数私募基金违法违规甚至出现“爆雷”,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社会稳定。
2019年监管年报显示,深圳证监局已配合深圳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制定《问题私募基金良性退出操作指引》,引导风险良性化解。其中,会同公安机关对180多名风险私募机构关键人员进行管控,联合约谈风险私募机构实际控制人及高管60余人次,及时将33家私募机构涉嫌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另外,针对私募资管产品的延期兑付问题,该局在2019年还建立了动态风险台账,根据产品风险差异,制定分级分类处置机制。
从各地监管机构开出的罚单来看,有不少私募触碰了监管底线。如深圳前海汇能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存在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挪用基金财产等触碰监管底线情形被采取监管惩戒措施,涉嫌犯罪进入刑事追责程序。
此外,在私募基金的销售中,机构打“擦边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出现了不少行业乱象,包括虚假营销、夸大宣传、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不完善、进行“保本”宣传、不符合人员资质条件等。收到罚单的私募机构中,一大部分都涉及违规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收益”、未对部分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未对部分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等情况。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私募基金的监管将会越来越严,严打行业乱象、规范基金销售是当下的主趋势。例如,深圳证监局于6月11日发布了《深圳证监局关于组织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开展自查自纠的通知》,要求各私募管理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梳理业务产品,仔细查找问题隐患,严格对照监管红线底线进行重点自查,存在违法违规的管理人要求限期整改。
业内人士强调,在私募乱象被严厉整治,伪私募、乱私募加速出清的背景下,广大投资者也要擦亮双眼,在投资私募基金时注意投资风险,远离违规机构,避免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