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清盘状况不悲观 理性看待清盘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8-08-13 00:04:00

摘要
私募行业不宜过于悲观中国证券报□好买财富曾令华A股从年初高点3500多点,一直到目前2700多点。调整幅度较大,时间较长。受此影响,股票型私募上半年收益乏善可陈。有人因此认为,私募行业进入了至暗时刻。笔者认为,此刻私募行业不宜过于悲观。清盘状况不悲观私募清盘数据显示,此刻私募基金清盘比率远低于此前几

  私募行业不宜过于悲观

  中国证券报

  □好买财富 曾令华

  A股从年初高点3500多点,一直到目前2700多点。调整幅度较大,时间较长。受此影响,股票型私募上半年收益乏善可陈。有人因此认为,私募行业进入了至暗时刻。笔者认为,此刻私募行业不宜过于悲观。

  清盘状况不悲观

  私募清盘数据显示,此刻私募基金清盘比率远低于此前几次历史低点。

  2015年、2016年是私募比较难的时刻,今年的私募市场实际好于前几次低点。尽管今年前两个季度,好买财富研究中心统计私募基金清盘813只。2015年后两个季度,私募基金清盘807只。但今年清盘基金总基金数量占比远低于2015年后两个季度。同样的,2016年头两个季度基金清盘数量上与今年相差不大,但今年的占比远低于2016年。

  笔者认为,清盘状况改观得益于两个因素。股票型基金“清盘线”减少均使得基金清盘状况得以改观;大私募出现成为行业稳定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清盘状况蔓延。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 在100亿元及以上的有224家。

  理性看待清盘

  笔者发现,私募清盘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触发清盘止损线。自从2014年2月7日私募登记备案制度实施以后,私募可自主发行产品,此前,必须借道信托、公募专户、券商资管等。这和清盘止损线的关系很大。通过通道发行产品,一定程度上使产品拥有了通道机构的信用,通道往往会要求产品设立“止损线”“清盘线”,早期的通过信托发行的产品几乎都具有这一特点。清盘线多设至在0.7-0.8元,一次市场在20%左右的调整,清盘线就开始念魔咒。

  2014年后,自主发行增多,存量的占比也上来了,2016年前后,自主发行就成了私募最主要的发行方式。自主发行的产品,往往在清盘线的设置上就没有那么严格。从实际效果来看,没有清盘线的基金(股票型产品)往往好于有清盘线的基金。后者平均仓位低,止损线附近不敢运作,容易形成“僵尸基金”,投资者和管理人都“耗”在清盘线附近,起不到投资应有的作用。而一旦刚性清盘,往往引发个股闪崩,处置风险,产生新的风险。

  第二,主动清盘。主动清盘的私募大多是一些小私募。在成本刚性,收益不确定的情形下,主动清盘也不失为一个合理的手段。如果把私募当成一个“生意”来看,它的收益来自于两块,管理费用+业绩提成,一般的费用结构是“2+20”,即2%的管理费用,20%的业绩新高提成。成本方面,主要是人员成本,办公成本。先看收益这块,在悲观预期下,20%的业绩提成就成了水中花,提成的前提是先得弥补之前净值的回撤。管理费上私募很难获得2%的全部,加上近年来管理费用下降的趋势,多数小私募基金获得的费用大致在0.5%-1%区间内。在成本方面,媒体报道深圳一家私募表示“私募一般至少需要4个到5个人运营,以及一个办公场所,人员成本叠加租金差不多一年就要200万元到300万元。”在偏悲观预期的情形之下,规模维持在3-6个亿是生存的基本要求。在没有行情的情况下,规模稳定也是奢求。投资者持有私募时间相比公募稍长一点,根据笔者经验,持有私募的时间多在1-2年之间,绝大多数在3年以下。小私募只有业绩持续优秀才可能有市场空间,从这点上来看,投资者其实对小私募的要求会更高。一旦业绩不能上涨,小私募可能就面临赎回。大私募由于品牌效应的存在,投资者会更有耐心。私募走过十年之后,头部效应已经显现。

  2008年,赵丹阳因为主动清盘而名声大噪,如今的主动清盘更多显示出“无奈”。不过,这也反映了行业优胜劣汰的特点。

  其三,踩雷清盘。今年“雷”特别多,股市和债市都演绎着同一个故事,信用利差拉大,资质差的股票、债券遭受到市场抛弃。8月1日,中信保诚基金最终给出了最低值,将“ST长生”的估值直接调整为0元。上市公司遭估值0元。在ST长生之前,基金也曾将连续三年亏损的*ST华泽的估值调整为0。债市这边据媒体报道,暖流资产、蓝石资管、合晟资产、茂典资产等多家明星债券私募基金,均出现了所持个券违约的情况。涉及违约的债券发行主体,包括华信、丹东港、大连机床、富贵鸟等。

  债券踩雷对债券型基金的影响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股票型基金运作上,基本都会比较分散,单只个股影响有限。私募债基一般的运作方式是放开信用的敞口,加杠杆吃票息,这种模式在之前许多年都是正确的,甚至是2013年,只要熬过了第四季度,最终都赚得盆满钵满。今年的“雷”是剔除经济肌体“腐肉”,和2013年最大的不同,在于资本市场的资金并不紧张,但个券运营出问题还不起钱“违约”,并不是系统性的齐涨齐跌。债基踩雷,如果占比较大,最好的方式就是清算。违约债券处理时间长,估值难以估量,清盘是对投资者的保护。

责任编辑:常福强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