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楼市的两个传言!吓坏了不少人!

来源:天下齐观 2020-08-13 09:21:00

摘要
首先,房产税已经说了无数次了,要先立法,这几年人大一直在起草房地产税法,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房产税该怎么收,至于上海和重庆的,那只是试点,试点之后基本上全都失败了。所以如果再有地方征收房产税,那么肯定要等房地产税法落地之后才有可能。

  这两天楼市接连传出了两个大消息,先是不知道从哪出来的谣言,说房产税要在深圳试点了,还传的有鼻子有眼,什么明年1月1号就执行了,税率更是吓人,2套房超过60平米的部分1.5%,3套房2.5%,4套房以上全都4.5%。一下让很多地产圈的朋友都慌了。但显然这就是一个谣言。

  首先,房产税已经说了无数次了,要先立法,这几年人大一直在起草房地产税法,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房产税该怎么收,至于上海和重庆的,那只是试点,试点之后基本上全都失败了。所以如果再有地方征收房产税,那么肯定要等房地产税法落地之后才有可能。

  其次,大家都看到了税率吓人,但是免征对象却极其宽松,列出了两条,以家庭为单位,人均60米以下免征,1套住房免征,这也是不可能的,这么搞,那么深圳多套房家庭,就全都离婚了。4套房家庭,也会把房子落在父母头上,然后让父母再离婚,所以这只会让社会变得不稳定。而且人均60平米以下免征,这已经在上海被证明,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条件。不可能这么宽松。老齐预计,未来顶多给到30-40平米免征,因为现在全国的人均居住面积也就30平米,特大城市还要更低,可能30都不到,所以收税卡在人均上,一向就是我们的传统,而且一定会按人头计算,不能按家庭算,防止你离婚。也就是说唯一一套房,如果够大,也会被征税,超过不多税率会很低,一个月估计也就几十块钱,当然如果太大,比如300-400平米以上,也会启动惩罚税率。让富人住大别墅的人多缴税,这才公平。

  第三,从税率来看,一套房和二套房的税率也不可能超过1.5%,这个税率太重了,如果这么收,必然会影响市场租金,因为现在租售比才2%,也就是说如果买二套房出租,基本上已经没钱可赚了,这么干会让租赁市场发生风险,如果租金都上移,反而适得其反,租售比要涨1%,那可不得了,意味着500万的房子,一个月就要加价5000块,一般的市民根本无力承受。所以房产税未来肯定是,一套争取不交,普通住宅即便交也是块八毛的钱,只有特大豪宅才会高税率。而二套也要使用较低税率,0.5-1%,比较合适。毕竟得鼓励正常出租。至于三套房以上,使用极高的惩罚税率,这是一定的,所以3.5%和4.5%,这个完全有可能,目的跟二套房完全不一样,二套房是要鼓励出租,三套四套是要逼着你卖出来,你的税率比别人高那么多,所以根本没办法出租,租金都不够付房产税的,所以只能卖给别人。未来房子多,3套及以上的人,将会非常麻烦。等房产税落地,你基本就不可能再卖的掉了,因为那时候,大家也就全都看明白了。

  第四,未来房产税肯定是地方税,所以必然是一城一策。每个城市去制定税率,从美国经验来看,越穷的地方税率越高,越发达的地方税率越低,因为发达的地方,还有其他的产业,对于房地产依赖低,而像你老家,那些三四线城市,基本啥产业没有,以后可能就指着房产税过日子了,未来可能很多人都要在一二线城市赚钱,然后养老家的房子,这就太悲剧了,所以老齐总是建议,不住的房子千万别再买了。

  深圳这个传言,有那么点意思,但也有很多漏洞,昨天也已经进行了辟谣。未来的真实版本,会做以上的考虑,绝大多数人可以放心,房产税对于70%的人可能都没有任何影响。自住需求的肯定不会交税,你说一家三口住个120-150的房子,也没必要担心,交一点面积税,也非常少,估计也就是一顿饭钱。真正害怕房产税的,是3套房子及以上的人,这部分人顶多也就是占10%。所以70%的人支持,20%的人无感,10%的人遭殃,这就是房产税的基本原则。

  昨天还有另外一个事很惊悚,契税法颁布,上面写着契税税率3-5%,然后有些中介就赶紧作妖,说明年契税上调,一套房要多交几十万。所以赶紧买房,后来老齐赶紧查了一下,契税税率一直是3-5%,只是各城市都给出了优惠,所以才1-2%,也就是说,各地基本上都没怎么按照契税法的要求来收契税,基本都是按照一城一策,给予了适当的优惠和减免,特别是对90平米以下的首套刚需,契税基本都是1%,所以压根就不用听中介瞎忽悠。未来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刚需居住的还是要保障的,优惠契税很有必要,而二套房的契税没优惠,这才符合房住不炒的精神。

  所以,综合来看,现在除非你买房子自己住,而且还得是够住就好,别太追求面积。既然已经提出来房住不炒,那么未来必然对这块下死手,多套房肯定遭殃。以前多套房是财富的象征,未来多套房全都是负资产。虽然房产税短期还落不了地,但也出不了5年了。所以资产变局已经近在眼前。现在还要在房地产上投资的人,可能快乐一两年,后悔一辈子。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