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涨5倍,这种长期投资你值得拥有!

来源:和讯名家 2020-08-13 08:00:00

摘要
我们一般在参与A股市场时,习惯性的优先选择交易股票,其次是ETF指数基金,再其次是主动型基金。但实际上,对于0基础散户而言,最理智参与A股市场的方式,应该是优先选主动型基金,其次是ETF指数基金,最后是直接交易股票。

 

最近后台有很多同学问米米,买什么基金可以赚钱?之前没有抓住科技ETF、白银基金。还有没有类似赚钱的机会?

记得之前写《抄底基金!到底我们在抄什么底?》时,我们曾介绍过,在抄底过程中我们通过基金红绿灯找到被低估的指数基金,进而找到相关主动型基金进行投资,这种操作就是一种选择波段型基金的方法。

其实对于0基础的同学而言,这类机会并不容易把握。因为这种机会属于波段性的,做的是一个上涨行情。

01.

有没有一种基金适合长期定投,保持家庭的财富持续增长呢?这种机会是有的,只不过一般人不容易发现。

我们一般在参与A股市场时,习惯性的优先选择交易股票,其次是ETF指数基金,再其次是主动型基金。但实际上,对于0基础散户而言,最理智参与A股市场的方式,应该是优先选主动型基金,其次是ETF指数基金,最后是直接交易股票。

声明一下: 这里说的ETF指数基金,主要指的是场内ETF基金。而说的主动型基金,主要是指场外的基金。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说主动型基金的优势:

主动型基金最大优势其实是来自基金经理,挑基金经理首先要看他的从业年限。中国A股市场牛熊平均周期是5年,也就是说我们找基金经理首先要找从业年限在5年之上的。

另外选基金经理,要看他管理基金的历史业绩。虽然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的成绩,但是可以反映该经理的管理能力。不过不是说基金经理管理基金越多越好,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最理想状态是管理3-4只基金。

优秀的基金经理管理主动型基金时,能主动帮助基金规避股市回撤。所以投资主动型基金只要长期持有的,且采取定投模式,除了极端年份,都应能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

其次通过定投主动型基金参与A股市场,在上涨和下跌中,0基础散户不容易在市场交易中被套,同样也不容易出现踏空行情的事情。

所以这类基金适合散户长期定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位置开始定投,都是可以的。

02.

好的主动型基金,又该怎么挑呢?

我们挑主动型基金有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就是要找能拿得住的。

在中国散户主动型基金的平均持仓周期为3个月,可以说大量散户都把主动型基金当股票炒了。

但实际上,主动型基金持仓周期应该是以年为单位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挑能让我们拿得住的基金。

什么样的基金我们能拿得住呢?

有个标准:就是在3-5年的投资周期中,基金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当然这个稳定收益还要能跑赢通胀,也就是在8%-10%左右。

用专业指标衡量的话,一个是夏普系数,这是用来考量基金回报的数值。另外一个指标就是标准差,这是考量基金波动率的。

只有波动小,长期获得稳定回报的基金,我们才能拿得住。

03.

除此之外,这类基金还有一些要关注的点。

比如,基金团队是否稳定,如果总换基金经理,基金策略又总发生变化,也就谈不到什么投资稳定性了。

当然除了基金经理不能频繁换人外,基金长期看,回撤也要小,最好是涨6个点回撤3个点,再涨6个点再回撤3个点,最好回撤要小于大盘的回撤。

另外,基金上涨和下跌都要在可控范围之内的,尤其在股市牛熊市转化期间,收益不能出现大幅上涨或回撤。

只有这样,基金才能让人拿得住。

04.

我们举个例子哈:

5年涨5倍,这种长期投资你值得拥有!

大家看这种基金是不是好基金呢?

首先说这张图是这个基金的累计净值,而非单位净值。这就说明,这个走势包含了基金分红等。

这个基金自2015年上市以来,波动非常大。而且走过5年,净值还是在1附近,非常稳定。

假如我们从2015年投资了10000元钱,2015年末时差点就腰斩了。然后熬了5年,拿到了2020年最高净值涨到1.5元,我们的资金也就变成了15000。然而没几天,净值又回到了1元。

至少现在看,这5年基本是保持不赚钱的状态。这种基金你拿的住么?反正我是拿不住。

其实1000多只主动型公募基金中,真正能成为好基金的也就10来只能符合。

我们再举个例子:

5年涨5倍,这种长期投资你值得拥有!

大家看这只基金的净值图,就会发现这只基金,净值从2016年的1元左右,到2020年达到接近6元,上涨了5倍。除了2018年-2019年略有回调,其余年份基本都保持上涨。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2015年投了10000元在这只基金,2020年时已经接近赚了6倍,资产变为接近60000元了。

况且我们上面说了,对于这种基金的投资也要选择定投形势,最好是每月投一次或每半月投一次那种,这样就可以有效平摊成本。

这只基金,就符合我们上面所说的好基金的条件。挑长期投资的基金尤其要注意,不能挑牛市涨幅太小,长期在净值附近的基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秘笔记。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