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兵:责任文化是信托文化的基石
摘要 在中国信托行业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成立于1981年的上海国际信托以长期稳健务实的作风积攒下难能可贵的业界口碑,也树立了独树一帜的信托文化。
2020年,是信托文化建设5年计划首年,整个行业将文化建设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中国信托行业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成立于1981年的上海国际信托以长期稳健务实的作风积攒下难能可贵的业界口碑,也树立了独树一帜的信托文化。
先行者对信托文化有怎样的精深理解?上海国际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兵就信托文化所蕴含的意义作出了阐释。
陈兵说道:“信托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目前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遗嘱托孤’,我国最早的案例是先秦时期的‘伊尹监国’;。陈兵认为,可以从传统文化、法律规范和服务属性三个维度去观察中国特色信托文化。信托在过去40年的发展中迸发的生命力、创造力和爆发力离不开这三个因素的有机融合,并逐渐沉淀下来独特的信托文化。
首先,传统文化是信托文化“最深沉的无形力量”。中国是拥有5000年历史沉淀的文明古国,在构建信托文化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照搬国外信托发展历程和文化建设的经验,需要吸收和传承传统中华文化中“重然诺”“重信义”的优良传统。
其次,法律规范是信托文化“最基础的义务来源”。从法律来说,信托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以《信托法》为上位法进行规范。在当下,信托文化建设要弘扬契约精神、严守法律底线,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须坚守信托关系和受托人定位,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依法合规、稳健审慎开展业务。
最后,服务属性是信托文化“最永恒的实践主题”。40年来,信托行业与改革开放共生共荣,从上世纪80年代为实体经济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到上世纪90年代发起创设银行、基金和券商等各类金融机构,再到21世纪初期发挥宏观经济逆周期调节“稳定器”,在服务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美好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价值作用。
上海国际信托于1979年发起设立,经过40多年跌宕起伏发展到今天,业务结构均衡、产品体系完善、客户数量庞大、业务遍布全国各地,覆盖境内境外,未来还会发展到更多海外国家。陈兵说,激发着企业不断求新求变、行稳致远的内生动力是上海国际信托文化基因的强大感召力、向心力和执行力,推动着全体员工朝向实现“全球资产和财富管理服务供应商”接续奋斗。上海国际信托早已把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专业主义、目光远大的国际视野和高效稳健的经营风格融入公司战略规划、业务拓展、合规内控和品牌建设的各个方面。“诚信”,成为上海信托忠实履行的道德律令、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对客户、员工、股东和社会的郑重承诺。
在他看来,“文化”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落实信托文化建设规划,往往需要“润物细无声”的“诗外功夫”。优秀文化的形成,取决于每一位上信人的内心态度、价值追求,取决于公司开展每一项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处。未来,上海国际信托将严格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信托文化建设“赋之以形、付之以行”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中国信托业协会《信托公司信托文化建设指引》和信托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的精神实质,加速企业文化与信托文化融合共生,促进信托文化与价值创造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