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海外私募巨头投资中国!这次是特斯拉股东
摘要 又有一家海外私募巨头进军中国市场。9月1日,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网站显示,柏基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该企业性质为外商独资企业,公司100%控股股东为BaillieGiffordOverseasLimited。这是继橡树资本之后,又一完成备案的外资私募。截至目前,完成私募备案登
又有一家海外私募巨头进军中国市场。
9月1日,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网站显示,柏基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该企业性质为外商独资企业,公司100%控股股东为Baillie Gifford Overseas Limited。
这是继橡树资本之后,又一完成备案的外资私募。截至目前,完成私募备案登记的外资私募已达29家。
柏基投资什么来头?
资料显示,Baillie Gifford 是英格兰的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老牌独立投资管理公司,目前旗下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主要投资领域是互联网、企业服务等。
根据中基协登记备案显示,柏基投资目前有4名员工,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合规风控等。柏基投资的法人代表是王一文,从其工作履历来看,具备丰富的外资机构工作经历。而合规风控狄泽则是原永赢基金的审计部总监兼合规部总监。
Baillie Gifford近年来最大的标签就是“特斯拉”,是特斯拉最大的外部股东。据悉,Baillie Gifford在2013年初耗资8900万美元建立了230万股的特斯拉头寸,平均持股成本仅为38.7美元;而在随后三年,Baillie Gifford继续在二级市场买买买,在2017年持有了约1400万股的特斯拉股票,从此稳居特斯拉二股东席位。
不过,9月2日Baillie Gifford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文件显示,截至今年8月31日,其持有特斯拉4.25%的股份,低于此前的6.32%。Baillie Gifford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其仍然是特斯拉的长期“信徒”,减持只是由于投资组合的限制。
Baillie Gifford对中概股的投资也颇有兴致。资料显示,该公司曾在2015年大幅增持过携程的股票,还曾在2018年收购了蔚来汽车11.4%的股份。同时也是阿里巴巴、腾讯音乐、爱奇艺等中资公司的重要股东。
有意思的是,尽管该投资机构对中概股颇为热衷,但是对A股的公司却相对“冷漠”。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Baillie Gifford的基金经理理查德•斯内勒曾表示,由于中国的税收、外汇和央行政策缺乏透明度,他没有购买中国内地的股票,尽管他认为这个市场蕴含着很大的机遇。此外,斯内勒还曾表示,尽管中国推出了沪港通,但由于某些问题,他仍不愿购买内地股票。沪港通可以让外国人更容易地投资于中国内地股市。
如今这家投资机构正式进军中国市场,而未来会如何投资A股,值得期待。
已有29家外资私募进入中国市场
下半年来,外资私募进入中国的节奏明显加快。仅8月就有两家外资私募进行了备案登记,分别是迈德瑞投资和橡树资本。截至目前今年在中基协备案登记的外资私募已有7家。除上述两家机构外,年内还有罗素投资等4家外资私募进入中国市场。
根据私募排排网统计自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经备案的外资私募产品已经达到83只。从备案的数量来看,截至9月3日,年内已经备案登记的外资私募产品达18只。而在过去的2017-2019年,外资私募备案的产品数量分别为5只、20只和40只。已经备案的外资私募有23家,瑞银资产是目前备案产品最多的外资私募,已达16只;其次就是惠理投资,备案产品达11只。
对于资管行业逐渐对外资开放,不少市场人士期待外资机构能带来“鲶鱼效应”。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此前在直播时表示,经过大浪淘沙,当前私募机构有2万多家,这些私募大多数都是能迎接挑战的。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中国私募行业也会获得超出常规的发展。
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长何慧芬亦表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会促使中国市场与国际接轨,外资机构也可以凭借其海外投资经验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
记者从三方网站查询发现,绝大部分的外资私募都没有公布净值情况。一家第三方网站人士告诉记者:“外资私募一般不愿意展示他们的业绩,他们比较注重长期业绩,不愿意展示短期业绩,担心误导投资人。”
而从仅能查询的几只产品净值表现来看,多数表现不错,这类产品多属于股票策略。当然也有表现一般的产品,比如路博迈一只成立于2018年2月18日的固收类产品,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3.11%。在同类产品中位于中等水平。
记者还注意到不过,外资私募备案的产品大多规模不大,已经备案产品的外资私募中,仅有3家规模超过10亿。即便惠理投资已经备案了11只产品,其资产管理的规模仍未超过10亿。此外,还有超过5成的外资私募资产管理规模不足1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外资私募进入中国市场在带来“鲶鱼效应”的同时,自身也需要适应中国市场以及面临竞争。就目前而言,外资私募在管理规模以及客户、渠道等资源积累上均不如本土知名私募机构,对于国内私募市场的竞争格局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