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社融增3.58万亿 支持实体1.42万亿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14 14:07:48

摘要
9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20年8月金融统计数据、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及增量数据。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13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

8月社融增3.58万亿 支持实体1.42万亿

  9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20年8月金融统计数据、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及增量数据。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13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1个和4.6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9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7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此外,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694亿元。

  社融规模存量增长13.3%

  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694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841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84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7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79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252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67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474亿元。

  “信贷总量延续温和增长,中长期限信贷增长较多。”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8月中长期贷款增12823亿元,同比多增3998亿元。企业中长贷需求,一是源自“社融降成本”使得信贷成本持续下移;二是8月财政融资高增,财政支出的扩大带动了基建相关的中长期信贷需求;三是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承压,净息差下行压力增大银行信贷供给意愿。

  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基本符合预期。从结构上看,期限上延续了以中长期贷款新增为主。企业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5797亿元,比上月多增3152亿元,说明加大对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中长期信贷发挥了较好效果,信贷结构的改善对经济恢复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较上月有了大幅度提升。数据显示,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9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2万亿元,同比多增115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97亿元,同比多增644亿元;委托贷款减少415亿元,同比少减9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16亿元,同比少减342亿元。

  此外,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7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创2018年3月以来新高。

  对此,明明表示,政府债券融资贡献了主要社融增量。8月表外融资明显转好,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同比多增可能主要由银行票据贴现需求下滑引起,委托贷款与信贷贷款同比变化相对有限。企业债券8月净融资3633亿元,同比多增249亿元。财政融资是8月社融高增的主因。

  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新增信贷、政府债券融资及股票融资是推动8月社融增长的主因,这三块新增占到当月社融增量的81%。”

  专家:货币政策更加精准

  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13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1个和4.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万亿元,同比增长9.4%。8月净投放现金175亿元。

  对比7月10.7%的M2同比增速,8月M2增幅出现小幅回落。唐建伟对此表示,一是因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和节奏明显不如上半年,年内M2增速高点已经过去;二是财政存款增长拖累;三是非银存款有所收缩。

  他进一步分析,随着经济活动持续回暖,上半年紧急模式下产生的企业资金空转套利、房价上涨等问题得到了重视,未来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精准导向”,逐步回归稳健轨道。未来面对财政发力下的流动性需求压力,央行仍然将灵活运用各种流动性工具微调对冲市场压力。

  温彬认为,8月M2增速虽较上月回落,但新增人民币贷款基本恢复到趋势水平,政府债券发行力度加大带动社融超预期增长。近期,市场上有观点担忧货币政策收敛太快将带来负面影响,但8月信贷、社融的表现,说明了上月的不及预期更多是扰动因素导致,货币政策依然对实体经济恢复形成较大力度支持,考虑经济逐渐企稳以及防控风险的需要逐渐回归常态,并非加速收紧。下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加聚焦精准导向。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