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持续改善 银行零售业务竞争持续白热化
摘要 各家银行持续发力零售金融业务,近年来零售业务转型的势头继续延续,各家银行也通过不同统计口径的数据来显示自己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业务竞争日益加剧。未来,为了在与同业和互联网金融等其他类型公司的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利用最新科技对业务进行精雕细琢是各家银行发力的关键所在。
各家银行持续发力零售金融业务,近年来零售业务转型的势头继续延续,各家银行也通过不同统计口径的数据来显示自己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业务竞争日益加剧。未来,为了在与同业和互联网金融等其他类型公司的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利用最新科技对业务进行精雕细琢是各家银行发力的关键所在。
8月最新公布的社融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5%,增速环比上升1.6个百分点,也是年内消费增速的首次回正。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消费回补的状况也在逐渐改善。而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下,进一步提振消费,实现消费升级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此背景下,各家银行持续发力零售金融业务,近年来零售业务转型的势头继续延续,各家银行也通过不同统计口径的数据来显示自己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业务竞争日益加剧。未来,为了在与同业和互联网金融等其他类型公司的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利用最新科技对业务进行精雕细琢是各家银行发力的关键所在。
消费领域机遇增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细分领域的消费也逐渐得到改善。“8月,消费结构分化显著,通信器材类、汽车类消费增长较快,增速都达到两位数。前期受疫情抑制的高档商品消费需求得以释放,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消费加快,增速分别为19%、15.3%。今年黄金价格持续上涨,也吸引了黄金消费购买的增加。全国影院开放,电影与娱乐业指数显著上涨带动了消费的增长。餐饮收入、石油及制品类消费仍然负增长,是影响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其中,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还未消除,8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为-7%,降幅收窄,但仍然显著低于去年同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8月个人短贷新增2844亿元,同比多增846亿元。“这反映出随着国内疫情管控总体向好,在稳消费政策刺激下,短期消费类贷款录得良好增长。迄今为止,居民端短贷更多体现为恢复性增长,并未出现更加积极的加杠杆行为,预计这与整体就业形势、收入预期较为相关,预计今年后期居民端短贷也会稳定增长,不会出现爆发性增长。”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分析。
普华永道9月17日发布的一份有关消费趋势的研究报告显示,二三线城市成为国内新的消费增长引擎。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加快和购买力的增强推动着二三线市场的消费。跨境电商平台吸引着二三线城市成熟的消费者,电子商务和社群商务将继续成为这些城市零售商的增长催化剂。
“疫情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创新的无接触消费模式催生了距离经济。国家多种措施鼓励新型消费扩容提质、推动新基建和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微经济的发展、支持更多样化的社交电商和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加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离岛免税购物消费政策等,这些都刺激了本地消费,为经济内循环打造了良好基础。” 普华永道中国税务及商务咨询合伙人王舜宜表示。
各家银行加快了对线上场景的布局。融360大数据研究院认为,国有大行倾向于自建购物场景或消费金融场景,打造自有生态闭环,如工行的融e购商城、工银e生活、建行善融商城等,但转化效果尚不尽如人意。更多的是通过外部场景转化。疫情防控期间,借节日和电商联合促销拉新,几乎成为各家银行的“标配”。近几个月,有些银行选择某些场景或流量机构合作推出贷款产品,产品普遍在对方平台上进行展示,比如“中银E贷—京东贷”,即为中行与京东数字科技联合开发的在线循环信用贷款产品。
争抢行业领头羊位置
随着对零售业务布局的不断深入,各家银行也开始纷纷从不同口径来争抢行业领头羊的位置。7月,工行在国内首推个人金融银行品牌体系,发布“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品牌体系。工行董事长陈四清表示,工行的“第一”,既包括经营规模第一,也包括经营质态第一,结构、质量、风控最优;既包括服务品牌第一,赢得客户、同业、监管和社会的高度认同,也包括价值创造第一,营业贡献和协同效应持续提升。
建行表示,最大零售信贷银行的地位更加巩固。据该行行长刘桂平介绍,截至6月末,该行个贷余额为6.87万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41.68%,新增3895亿元。零售业务的利润占比超过55%,创历史新高。
而一直走在零售转型前沿的招行则在信用卡类App用户规模及活跃度方面持续领跑同业。截至6月末,招商银行App累计用户数达1.29亿户,其中月活跃用户数为5607.18万户;掌上生活App累计用户数达9842.37万户,月活跃用户数为4284.32万户。
此外,其他银行也在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零售业务。邮储银行表示要加快推进“特色化、综合化、轻型化、智能化、集约化”转型发展,持续打造零售特色银行;光大银行建立了以零售为核心的财富管理指标体系,在人力资源、信贷资源、财务资源等方面加大财富管理转型支持力度;渤海银行则坚持“最佳体验现代财资管家”发展愿景,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敏捷银行、有智慧的生态银行。
下一步,各家银行将着眼于自己的优势所在,进一步推动零售业务发展。例如,工行业务总监宋建华表示,要强化客群经营的理念,加强对存量客户的服务,加快拓展新市场、新群体、新领域,做大总量、激活存量、优化结构,以坚实的客户基础增强服务能力。
科技提供更多转型助力
为了进一步打造自己在零售业务领域的发展特色,拉开与同业之间的差距,各家银行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运用。以招行为例,该行持续加快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更便于对系统和应用进行快速构建、扩展、开放和迭代的原生云建设。
目前,招行上线全行统一数据门户“招数”,打造商业智能平台(BIX)和人工智能平台(AIX),通过提升数据的便捷性和易用性,为业务赋能。人工智能技术重点推动客服云、舆情云和视觉云建设,并已应用在产品、营销、风控、运营和投资顾问等领域的100多个场景中,其中,智能客服的自动应答准确率达96.7%,光学字符识别(OCR)对机打体文字的识别准确率达95%。该行表示,下一步将加快云计算能力、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建设,以协同办公为突破口,加快内部管理的数字化建设。
发力零售业务,银行业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来自银行同业的竞争压力,也面临着其他机构的挑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侵蚀’,银行零售业务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机构必须主动作为,与互联网场景形成竞合关系。”百信银行副首席战略官陈龙强表示, “开放银行为提升银行综合竞争力提供了新路径。单一的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也不能停留在一个点上,而应该是一张多点的网。以用户为中心,从产品、渠道、技术和生态四个维度出发,持续构建多维竞争力。”
不过,在陈龙强看来,广义的零售银行业务包括面向个人和小微的信贷、理财、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这些产品由金融牌照形成政策壁垒,是互联网公司无法替代的。“围绕产品进行精细化的用户运营是开放银行建设的基本保障,用户分析能力的提升将决定银行产品和服务迭代的速度,产品丰富度和体验友好度反过来也将影响用户留存和价值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