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私人银行投资策略报告提出: 四季度关注“双循环”投资机遇
摘要 10月12日,平安私人银行策略研究团队发布了《重塑·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投资策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针对四季度宏观经济环境及境内外市场各大类资产提出整体配置策略。《报告》指出,从投资逻辑看,全球共享的流动性“盛宴”在9月初逐渐式微,疫情主导下的逻辑主线也悄然变化。我国提出“双循环”的发展战
10月12日,平安私人银行策略研究团队发布了《重塑·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投资策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针对四季度宏观经济环境及境内外市场各大类资产提出整体配置策略。
《报告》指出,从投资逻辑看,全球共享的流动性“盛宴”在9月初逐渐式微,疫情主导下的逻辑主线也悄然变化。我国提出“双循环”的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和消费推动的增长方式正在重塑。
“流动性驱动的牛市需要回归基本面,后疫情时代,更均衡的配置逻辑正在重塑”。《报告》认为。
以“双循环”破局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编纂之年。四季度承上启下,《报告》介绍了我国宏观经济遇到的困局与变局,同时提出了解局与破局之道。
《报告》指出,尽管2021年经济增速有望出现报复性回升,回归正轨的实体经济也将重新面临趋势性回落的压力;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各国央行打开了量化宽松之门,目前我国宏观杠杆率已超过2018年前的水平。另外,目前我国面临着资本和人力要素生产效率趋势性下滑导致的经济增速下滑。再者,中美关系恶化也让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站在这一节点上,《报告》认为,“双循环”战略是新时期下的正确抉择。“双循环”实际上是以国内消费升级为主、外需为辅,拉动国内供给(生产)的“开放大国”发展模式。与此同时,配合新的科技周期和科技创新,加速原有消费需求的迭代,催生出新的消费需求。从美国经验看,科技创新催生出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创造了新的需求和消费升级。如何把握好消费与科技两条脉络,贯穿了《报告》对宏观形势的研判与投资策略的思考。
居民增配权益资产
《报告》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居民资产以房产为主;而在理财、非标刚兑下带来的较高“无风险”利率,使得居民的金融资产中无风险、低风险占绝大比例。随着“三道红线”之下房地产负债端扩张进一步受限,同时考虑资管新规压降非标或破除刚兑,权益类资产性价比提升,2019年以来,新发行偏股型基金份额加速增长,资金通过公募基金入市趋势明显。
《报告》认为,经济增长动能切换和产业结构变迁使得以消费和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仍是A股的长期投资主线。不过,目前A股的科技与消费板块均面临估值高的现实问题,这意味着在短期上行动能有限的情况下,需适当降低中短期的预期收益。
此外,伴随经济稳步恢复、央行政策维持不确定性以及当前市场对四季度风险事件的担忧,平安私人银行认为,债券市场震荡偏弱的格局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当前市场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股市波动较大,适当搭配股债资产有利于产生更好的收益风险比。
消费再升级有望迎来投资机遇
从疫情冲击到后疫情时代,IPO提速与“双循环”为另类资产配置特别是股权投资,带来新的机遇。
具体来看,科创板的推出以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助推今年IPO显著提速。2020年二季度,中资企业境内外IPO数量达87家,同比增长27.9%,总融资额为1349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66.3%。其中,科创板二季度共22家企业IPO,位居数量第一。此外,进入2020年二季度,VC、PE等投资机构在IPO企业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72%,这一格局一方面预示股权投资参与者的收益前景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说明未来通过股权投资基金参与一级市场的投资机会已成为一个选项。
《报告》认为,围绕“双循环”的大格局,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消费再升级有望进一步迎来相关投资机遇。根据Wind数据及平安私人银行的统计,二季度以来,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互联网、半导体等行业已成为私募基金的重点关注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