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价值违法增持被罚私募“举牌”模式难以为继

来源: 2018-02-02 09:26:49

摘要
本报记者易妍君广州报道随着监管趋严,曾经十分红火的私募“举牌”模式,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迎来了更多考验。日前,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新价值”)因违法增持股票,受到了广东证监局的处罚。而单从产品名称来看,这些被监管查出存在违法增持行为的私募产品,恰恰属于举牌基金。从广东证监局披露的违法事实

  本报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

  随着监管趋严,曾经十分红火的私募“举牌”模式,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迎来了更多考验。

  日前,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新价值”)因违法增持股票,受到了广东证监局的处罚。而单从产品名称来看,这些被监管查出存在违法增持行为的私募产品,恰恰属于举牌基金。

  从广东证监局披露的违法事实来看,在2015年11月4日至11月13日期间,广东新价值通过其管理的4只私募产品和14只信托计划陆续增持“科恒股份”、“大东海A”等4只股票,在持有相关股票累计达到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未在履行报告和公告义务前停止买入行为,违法增持金额合计37660810.8元。此外,2017年6月,新三板私募机构思考投资也曾因违规举牌未披露而被监管处罚。

  格上研究中心有关人士认为,私募违法增持股票主要反映出公司在内部合规、风控的监控和贯彻上还相对比较薄弱。对于大多数私募来说,业绩是公司立足的根本,为了追求不错的收益,部分私募机构可能忽略了公司在合规和风控上的把控,最终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

  另一位基金研究人士也向记者指出,违规现象的发生,除了因为公司合规意识不强,也凸显出投机心理太强。

  记者注意到,前两年,广东新价值相当热衷举牌基金的布局。2015年,该公司相继成立了4只“举牌”系基金:阳光举牌1号~3号和卓泰阳光举牌1号。

  而举牌基金也的确为广东新价值带来了不错的收益。据第三方公布的历史数据,2016年8月,广东新价值旗下“阳光举牌1号”以66.89%的收益率夺得单月冠军;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新价值旗下的卓泰阳光举牌1号和阳光举牌1号分别以61%、60%的收益位居行业第五、第六名。

  与此同时,2015~2016年也是广东新价值举牌小盘股最狂热的时候,其通过旗下私募产品举牌的上市公司高达十余家。

  对于为何要做举牌产品,新价值投资董事长罗伟广2015年曾对媒体表示,他看好“举牌”这种模式,而非个股,通过组合可以分散风险。“我不知道哪个公司会重组、哪个不会,因此只能买一批形成组合,不然就会有个股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相比单纯举牌二级市场,广东新价值更热衷于“一二级市场联动、赚取差价”。所谓一二级联动,即通过举牌取得上市公司部分控制权之后,私募机构再将自己的项目资源注入上市公司,如采取并购重组运作等方式,进一步实现股权增值,进而赚取一二级市场的差价。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质疑,私募机构的“举牌”模式是否可持续。

  事实上,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2016年,不少具有一定规模的私募机构都加入了举牌大军的队伍。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16年A股市场中私募基金举牌次数最多,全年共47次,涉及35家上市公司。

  从二级市场来看,有观点认为,私募等机构的举牌行为,也成为股价持续放量上涨的一个重要推手。

  实际上,这一套利工具因背后存在多种乱象,在业内颇受争议。而2017年以来,私募举牌基金似乎不如以往活跃。随着监管趋严,多家私募机构连续举牌上市公司的现象逐渐减少。

  格上研究中心有关人士指出,单就“举牌”这个结果而言,其实并无所谓孰是孰非,还是要看私募机构举牌上市公司的目的,如果是基于对上市公司长期发展空间的看好而去举牌,无论是对上市公司还是私募机构而言都会有所收益。

  对于业内普遍关注的,私募机构“通过举牌基金入股上市公司(甚至拿到控股权),进而再进行并购运作”的现象,格上研究中心有关人士表示,这一模式其实还是要看私募机构自身的投资能力,近两年在并购重组政策和监管全面收紧的情况下,此种操作模式难度也在加大。

  (编辑:夏欣 校对:颜京宁)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