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定增产品仅“活”半年 倒逼券商资管转型
摘要 原计划存续2年的集合资产管理产品,仅过了6个月就走到尽头。《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今年1月刚刚成立的国联证券“国联定增宝5号”,日前进行了提前清算。而“短命”产品的背后,则是定增市场投资格局的重塑。券商为了适应市场变革,必须在提升投研能力和退出市场间作出选择。“短命”产品半年清盘从成立到提前清盘,国
原计划存续2年的集合资产管理产品,仅过了6个月就走到尽头。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今年1月刚刚成立的国联证券“国联定增宝5号”,日前进行了提前清算。
而“短命”产品的背后,则是定增市场投资格局的重塑。券商为了适应市场变革,必须在提升投研能力和退出市场间作出选择。
“短命”产品半年清盘
从成立到提前清盘,国联证券旗下一款集合资产管理产品的“寿命”仅为半年。
2017年1月18日,国联定增宝5号成立运作,产品期限为2年。近日,该集合计划发布清算报告,宣布自2017年7月20日起,进入清算流程。
关于提前清算的原因,国联证券在清算报告中表示,“由于当前的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变化对本集合计划的运作产生了较大影响,管理人经过审慎研究决定,提前终止本集合计划。”
一位券商资管部门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通常资管产品的提前清算分为被动清算和主动清算。
“主动清算则是管理人主动提出解散的。这可能是管理人对后市不看好,也可能是顶不住市场波动等压力的原因。一般来说,提前清算都是在市场不太好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他进一步指出。
国联定增宝显然属于主动清算。那么,到底是怎样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导致管理人主动进行了清算呢?
国联定增宝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表示:“终止产品的主要原因与此前证监会出台的减持新规有关,我们的产品为期两年,但是新规出台后,可能出现无法在存续期内完成减持的情况。出于保护委托人利益的考虑,我们进行了提前清算。”
退出期延长增风险
证监会2017年5月27日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根据新规,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自股份解除限售之日起12个月内,减持数量不得超过其持有该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的50%。
记者了解到,投资于一年期竞价定增的资管计划一般采取“12个月+6个月”的运作模式,其中“12个月”指的是限售期,“6个月”指的是建仓与退出期。也就是说,对于这些产品而言,在两年内100%减持是常态。
减持新规出台后,“12个月+6个月”的运作模式显然无法实现。退出期延长,意味着机构投资者无法快进快出。毫无疑问,那些在定增业务上有较大布局的券商资管不得不开始调整业务模式。
据悉,瞄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资管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投向单一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另一类是多家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打包做成资管产品。
投向单一定增项目的产品如果没有参与成功,产品将提前终止。此前。出现过许多仅存活数月甚至数天的产品,均属于这一类型。2014年,渤海证券旗下一款集合资产管理产品存续时间仅为两天。
不过,国联证券的定增宝系列瞄准的是多定增项目。该系列包括1号、2号、3号和5号。目前仅剩3号仍在运作。定增宝3号成立于2016年,参与了太阳鸟、瑞康医院、海南海药、利亚德、中泰化学、通润装备等定向增发,下半年这些项目将陆续解禁。而成立于2017年的5号产品并未获配定增项目,剩余仓位主要投资于货币基金,截至清算,该集合计划累计收益为0.2%。
一位主管定增类产品的券商资管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今年定增市场整体萎缩,我们的产品在二季度也没有获配定增项目,出于提高投资回报率的考虑,剩余仓位主要买入了定增事件驱动标的。”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只产品的收益率在6%左右。
“此前,定增产品因稳定的超额收益受到市场青睐,券商资管纷纷推出此类产品。新规出台后,退出期延长意味着风险加大,对投资机构投研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那些不具备择股能力的管理人将被淘汰出定增投资市场的竞争。”上述券商资管人士表示。
定增产品谋转型
回顾定增市场,2017年上半年监管明显加强,监管层2月发布再融资新规,5月发布减持新规,这些新规对定增市场造成冲击。截至6月底,共有162家上市公司下调了定增项目额度,超过160家上市公司终止定增方案。从定增募资规模看,2017年上半年实际募资额为381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700亿同比大降近50%。
随着监管政策的落地,定增市场投资格局开始被重塑,缺乏主动管理能力的券商逐步退出定增市场,一些先知先觉的券商已开始谋划定增产品策略的转型。
兴业资管相关负责人认为,受再融资新规和减持新规的影响,预计未来定增市场规模将有较明显下降,中长期规模有望维持在4000亿元左右。由于没有高差价的预期,部分投资者会放弃或减少定增类资产配置,以通道及拼单型定增产品为主的资产管理机构的管理规模可能受影响。
中信资管定增投资组认为,虽然定增市场规模下降,但定增仍是资本市场最主要的股权直接融资方式之一,依然对定增投资持谨慎乐观态度。不过,在定增产品策略上会进行一定调整,在以合理的折价参与定增项目投资的同时,也会加强定增策略在二级市场的配置。
兴业资管上述负责人也表示:“中长期看,定增投资对管理人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标的选择上,将偏好景气度向好、内生增长速度较确定的公司。定增项目的赚钱效应势必回到定增公司的质地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