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保壳弃壳尘埃落定
摘要 距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规定的8月1日截止期已经不足十天,届时不符合私募新规的私募基金将会被注销,私募基金“保壳”到了最后的时刻。昨日,记者调查了解获悉,有意“保壳”的私募机构大部分已经走完流程,提交了法律意见书,发行了产品,保壳成功与否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随着监管政策趋紧,也有不少“空壳”机构直
距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规定的8月1日截止期已经不足十天,届时不符合私募新规的私募基金将会被注销,私募基金“保壳”到了最后的时刻。昨日,记者调查了解获悉,有意“保壳”的私募机构大部分已经走完流程,提交了法律意见书,发行了产品,保壳成功与否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随着监管政策趋紧,也有不少“空壳”机构直接弃壳了事。
倒计时备案产品明显增多
今年2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称,“自本公告发布之日(2016年2月5日)起,新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办结登记手续之日起6个月内仍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将注销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已登记满12个月且尚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2016年5月1日前仍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将注销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已登记不满12个月且尚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2016年8月1日前仍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将注销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随着截止日期的临近,“保壳”大战加速了进程,备案产品数量明显增多。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已备案私募基金32355只,较上月多了2095只;认缴规模6.83万亿元,实缴规模5.58万亿元。5月份,备案私募基金产品较上月增加1726只。
根据基金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截至7月12日,管理规模为零的私募基金共有14627家,占已经登记的24561家的59.55%。其中,登记一年以上管理规模为零的有4875家,按照新规,这4875家空壳私募将在8月1日之后首先面临被注销风险。
而在5月1日第一次大限之后,已有1901家私募基金被注销,500余家补提法律意见书和600余家补提交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获得3个月的缓冲期。
私募卖壳有价无市
深圳明正阳投资公司在近期已经成功递交了法律意见书并发行产品。其执行董事 张琨(专栏) 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公司基本都在筹划这些事项,整个流程下来起码需要几个月时间。“即使是法律意见书和寻找合格投资人同步进行,最少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也就是说,到目前仍没动作的私募机构基本上就是“弃壳”的结局。
在如火如荼的私募机构“保壳”大战中,私募“壳”资源价格也被炒作得水涨船高,有媒体报道部分“壳”叫价100多万元。张琨表示,据他了解的情况,“壳”报价不等,根据质地从20多万到100多万都有。“虽然越值钱我们越开心,但100多万的价格还是虚高了,除非有特殊用途,譬如有没清算的产品或者马上通过某些通道发行几亿元的产品。”张琨说。
据记者了解的情况,20多万的壳属于“市场价”,准备法律意见书、人员配备齐全以及发行产品都需要成本。但张琨表示,壳资源基本上报价的多接盘的少。毕竟实控人变更的手续也不简单,同样需要准备专业的法律意见书,资金安全监管等一系列手续。
事实上,基金业协会对于“卖壳”、“倒壳”行为是不支持甚至是反对的。协会相关人士对此解读称,实际上,卖壳、倒壳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不是“一备了之”,除了初期的管理人登记和初期的产品备案以外,第一要履行持续地向协会报告的义务;第二要履行持续的向相关产品的合格投资者信息披露义务;第三要持续遵守协会发布的一系列自律规则。
有业内人士也指出,壳本身没什么价值。规规范范地经营,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去申请,没有要求不让去申请。
数量减至5000家较合理
此前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自私募新规发布以来,法律意见书的通过率仅10%左右,“法律意见书与系统填报信息不一致”为主要问题。据悉,随着“保壳”期限的临近,相关律师事务所愈发忙碌,出据法律意见书的价格也逐步抬升,从初始的三四万元抬升到目前的10万元左右。
各项手续费用以及监管的趋严,让不少私募机构直接“弃壳”。深圳前海国丰优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少华告诉记者,他身边就有弃壳的朋友——其公司旗下没有产品,也没有办公场所,仅仅只是注册了一个公司,获得私募牌照。没有什么软实力,也没有什么价值,未办理手续在5月1日时间段就自动放弃了。
金少华表示,随着近期法律意见书递交量大增,通过率也有所提高,毕竟积压太多对整个私募行业都会有一定的影响,符合要求的都会给通过。法律意见书主要审核你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人员配置和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条件是否满足相关条例。
张琨表示,自己身边也有朋友“不玩了”弃壳——其公司产品四五月刚清盘,按照规定清盘后六个月内可以重新发行新产品,因此报价20万元转让“壳”,但截至目前尚未成交。
张琨认为,全国私募机构最高峰达到2万多家是不正常的。经过这次资格认证之后,近半机构将被注销。中长期来看,最后北、沪、深各有一两千家私募机构是合理范围,经过优胜劣汰之后全国的私募机构可能稳定在5000家左右。
新规有利于
行业健康发展
事实上,除了对私募机构的资质认定更加严格之外,对于私募基金个人合格投资者的认定也更加严格。根据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提到私募基金合格个人投资者要求是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尽管这些规定在短期内会对私募机构寻找合格投资人、发行产品等造成一些障碍,但大部分私募从业人士还是欢迎严格的新规,认为这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有利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更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张琨表示,目前发行产品,公司需要出具合格投资人调查报告,不仅仅需要资产证明,还需要打印银行流水账。“这在短期来说确实会对公司业务造成一定冲击。”但他认为,长期来看,行业规范化了,杜绝了鱼龙混杂的现象,会更有利于他们这种专注在私募领域发展的合格机构发展。
丹阳投资首席投资官康水跃表示,这次的新规,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将来不是会做股票就能够开家私募基金公司,这有利于引导行业向正规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这次新规对私募基金的公司内部管理要求更高,对个人投资者的保护更强。“从长远看,私募基金行业的‘资金供给’和‘资金管理’的供需关系将逐渐改变,将来会出现大量机构投资者作为资金供给方,长期资金的比重会上升,同时这个行业将诞生出若干家私募基金超级大品牌。”他说。
金少华也认为,虽然说协会监管趋严,整个私募公司行业中长期将面对指导时间窗口。但是,让所有的私募公司都能够在合法合规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真正有实力的机构才能存活下来,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毕竟这是要求非常高的行业,不是说几个人凑一点资金就能做好的。
(张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