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考验 期货私募煎熬中突围
摘要 2015年期市盘点系列报道之六2015年,伴随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私募机构也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对于那些以股指期货等为投资标的的期货私募来说,2015年更是经受了冰与火的考验。4月,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的推出为期货私募,尤其是量化私募提供了大展拳脚的机会。而随着股指的重挫,监管层重拳出击,又
2015年期市盘点系列报道之六
2015年,伴随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私募机构也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对于那些以股指期货等为投资标的的期货私募来说,2015年更是经受了冰与火的考验。
4月,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的推出为期货私募,尤其是量化私募提供了大展拳脚的机会。而随着股指的重挫,监管层重拳出击,又使期货私募遭遇了今年以来的最大挑战。
期货私募今年整体表现究竟如何?在期指交易受限情况下,期货私募如何调整策略?对于2016年,他们又有哪些计划和期待?近日,期货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12家期货私募。
先热后冷 量化产品运作受阻
今年年中,不止一家主观商品期货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抱怨日子难熬。这源于上半年商品期货市场的“风平浪静”,而股票市场的火爆行情更使这些主观商品期货私募备受冷落。不过,下半年以来,商品市场各品种波动明显加大,尤其是铜、天然橡胶等工业品走出一波流畅的下跌行情,这为商品期货私募提供了绝佳的获利机会,并使其受到了市场的眷顾。在此背景下,私募行业内还出现了一些业绩颇佳的产品,如上海鸿凯投资管理的一只产品年内就取得833.72%的收益。此外,固利资产的一只产品也由于抓住黑色品种行情,斩获504.8%的收益。
然而,从历史情况看,以主观交易为主的期货私募要保持业绩并不容易。“主观投资过于依赖一两个操盘手的判断,一旦出现错误就很难挽回,而且主观投资的策略单一,规模过大后有些止损实施不了。”一位私募人士表示,业绩创新高后,主观私募往往会迅速扩大规模,然而其人员配置等未必能跟上,因此在一些主观私募登上年度荣耀榜单时,另一些明星级的主观私募今年却出现净值大幅回撤。
与主观私募参差不齐的业绩相比,量化对冲基金今年的收益则整体较为稳健,并以此受到市场广泛认可,其在股市大跌中的表现更是吸引了银行等机构资金。据了解,在今年股票私募未能很好抵抗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多策略、易于分散风险的量化对冲产品基本都能将回撤控制在5%以内。不过,在上半年A股大牛市中,量化对冲基金由于收益率相对较低,成了最难卖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量化对冲基金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在A股大跌期间,部分量化对冲产品净值还创了新高。据了解,今年9月之前,以富善、凯纳等为代表的私募业绩表现优异,其产品数量不断增加,资金规模不断扩大,部分期货私募管理规模跃升至40亿元。
不过,就在量化对冲私募憧憬美好未来之时,监管层却强化了期指交易及程序化交易的监管,使得期指成交量骤减,私募交易成本大幅提升。
“期指高频策略已经无法再做了,低频的对冲策略也只能做很少的资金量,一个产品不超过1000万元。股票阿尔法策略中,套保类的阿尔法策略受影响较小,但非套保类阿尔法策略产品每天建仓资金不能超过1000万元。同时由于限仓后期指大幅贴水,8—10月基本无法建仓。”深圳盛世资产合伙人兼市场总监刘晓俊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9月以来,在期指严厉管控下,大多数股票类对冲基金以及以期指交易为主的私募保持轻仓状态,很多结构化产品被迫提前清盘,产品发行速度也慢了下来。
据了解,在上半年火爆行情带动下,我国期货私募管理规模达到800亿元。“下半年在各种管制下,期货私募规模并没有增长多少。”期货资管网主编杨志为说。
尽管下半年“遭遇不测”,但量化对冲基金今年业绩也并不十分悲观。记者采访的十多家私募平均年化收益率从15%到70%不等。据了解,上海一家量化对冲私募今年在期指上的收益率达300%。一位业内人士预期,未来随着期指交易限制放开,量化产品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夹缝求生 期货私募积极自救
在一扇“门”被关上之后,期货私募转而积极寻找更多的“窗户”。
在谈及期指交易受限后的应对措施时,深圳嘉里资产总经理李建春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该公司一方面取消了日内动态调整敞口的期指交易,保留和加强了更为长周期的交易;另一方面,公司还通过股票买卖调整产品风险敞口。言起投资总经理 言程序(专栏) 表示,高频交易受限仓影响最大,但长周期的交易方式仍可以进行。
“目前更需要策略之间的配合,过去相对单纯的策略已难以使用了,期指趋势交易的持仓周期也要更长,不能再做‘T+0’交易了。”淘利资产董事长 肖辉(专栏) 称。
除了对原有期指策略进行调整,不少期货私募还将眼光投向不受限仓政策影响的商品期货以及境外市场上。
据了解,在期指受限之前,富善投资就已加大了商品期货配置,并在其官方微信中称:“商品期货大概率会成为下一个资金聚集的高地,因为大宗商品不局限于一国或一地,许多国际资本大鳄已将资金提前布局该领域。”
淘利资产也增加了期指以外品种的交易,采用了商品期货对冲策略以及一些跨品种套利和市场中性策略,在国债期货上也开展了趋势交易,跨期、跨品种套利交易。
肖辉认为,2016年商品将有结构性机会,“农产品走势会相对平稳,化工品如果有诱发因素就有望大幅反弹,而黑色产业在国外是夕阳产业,我国正处于转型阶段,黑色品种也不会有特别大的行情”。
“在产能过剩格局没有缓解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商品仍未走出底部区域。”白石资产总经理王智宏说,对照“美林时钟”来看,商品依然处于衰退期,探底过程中其整体波动幅度会进一步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波动率的下降,K线“毛刺”或增多,板块间或进一步分化,“我们在操作上延续单边加对冲风格,从供需、库存、利润以及价格平衡表等方面寻找交易机会”。
风禾资产总经理王黎则表示,从宏观经济看,有3个因素促使明年商品走势向好。首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深水区”,GDP增速预计会在2015年见底。其次,我国主要出口国美国的经济从2013年开始缓慢复苏,预计2016年进入扩张发展阶段。再次,欧美制造业的复苏也会推升大宗商品的交易量和价格,“我们公司明年将加大对商品对冲策略及宏观对冲策略的投入”。
除了商品市场,境外市场也成为一些期货私募探索的新方向。据了解,上海明汯投资的一只内外盘套利产品将在明年1月开始募集。富善投资的境外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中,该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林成栋认为,“出海”是为了顺应资管行业资产配置全球化的大趋势。此外,深圳盛世资产也已经开始了境外的实盘对冲交易,“境外市场交易不受限制,如果实盘表现好,我们会继续做大。”刘晓俊说。
不过,对于参与境外交易,各家期货私募的态度总体偏谨慎。凯纳投资总经理陈曦告诉记者,境外成熟市场90%以上的投资者为机构投资者,私募“出海”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更激烈的市场,只有具备足够的竞争优势才能立足。“全球配置是私募发展的必然方向,多市场自然比单一市场机会多,但是否参与境外市场还取决于私募自身实力以及配置需求。”王智宏说。
据了解,在向外延伸触角的同时,一些期货私募也在自我完善。
“2015年私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大震荡,而且这次震荡绝不是最后一次,也不会是最大的一次。”王智宏说,期货私募要想获得长期稳健发展,内控制度的完善要优先于规模的扩大,要避免规模与风险成正比。
据记者观察,自股指大幅下挫以来,不少期货私募加强了内控,招聘风控人员即为表现之一。“今年即使一些业内明星私募也都经历了净值‘危机’,更别提一些刚成立的小私募了。私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员、制度等方面也应该跟上。”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经理说。
“我们一直坚持使管理能力走在管理规模之前,年初我们就从投研队伍、合规风控、运营保障等多个角度来夯实管理基础,在补充专业人才的同时加强中后台建设。”林成栋说。
前车之鉴 期货私募立足长远布局2016
与主观私募过于依赖一两名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不同,量化私募的问题在于其过于依赖市场波动,在市场波动小时很难做出业绩。
虽然二者各有利弊,但量化投资这种人工干预较少的交易方式,被受访人士认为是未来发展趋势。记者了解到,一些主观私募正打算引入量化交易。例如,作为以基本面研究为基础的主观型私募,固利资产计划明年引入量化交易团队。“我们愿意在坚持自己投资风格的基础上,尝试将量化交易作为交易策略的补充。”固利资产总经理王兵说。
此外,据了解,主观交易出身的凯丰投资以及白石资产,都已经在投资中加入了量化交易策略。王智宏也表示,2016年白石资产将在原有对冲产品配置上加大其他资产配置,包括股票、股权投资等,形成多策略、多支点盈利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私募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市的背景下,不少私募表达了参与的意愿。“私募进入银行间债市,有助于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我们的客户有一些现金配置需求,接下来我们考虑利用国债做一个固定收益类产品。”上海明汯投资总经理裘慧明说。
“一家规模超过30亿元的私募,接下来很难在期指市场获得高收益了,未来拓展债券和股票投资是必需的。”裘慧明表示,多品种、多策略的发展趋势也对私募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类型人才储备都需要跟上。
尽管不少期货私募都计划拓展投资标的,但最让他们期待的还是期指“松绑”。
“在失去期指这一核心对冲工具后,量化交易基本发展不下去了,期待期指10手单日开仓限制尽早解禁。”一位量化私募基金经理如是说。
除了期指“松绑”外,推出原油期货等衍生品,加强国内与国际接轨,放宽私募“出海”限制等也是期货私募对2016年的期待。
“对于期货私募而言,2016年的挑战大于机遇。”林成栋说,经历股指大跌后,管理期货产品今年得到很多机构和高净值客户的认可,市场也新增了不少期货私募,“只有投研实力强大,拥有持续研发能力,具备一定管理规模的期货私募才能做好对冲产品,所以明年将是期货私募充分竞争的一年,但真正能获得市场认可的也许并不多”。
有市场人士认为,今年对私募行业而言是一个转折年。“未来私募将更像境外的对冲基金,利用多种衍生品工具对冲风险,纯多头的策略占比会越来越小。”陈曦说,随着坐庄、内幕交易等行为被持续打击,私募行业将会朝着越来越阳光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