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信托业务风险形势?
摘要 来源:袁吉伟的大资管观察作者:袁吉伟信托业务的顺周期特性决定了其与经济周期的共振。当前,宏观经济仍处于下行周期,信托业务风险暴露不可避免,虽然个别信托公司出现了风险项目集中兑付压力,但是也仅是个案,投资者不必恐慌,信托产品依然是可信赖的投资产品,信托公司会履行好受托人职责。当然,在风险多发时期,投资
来源:袁吉伟的大资管观察 作者:袁吉伟
信托业务的顺周期特性决定了其与经济周期的共振。当前,宏观经济仍处于下行周期,信托业务风险暴露不可避免,虽然个别信托公司出现了风险项目集中兑付压力,但是也仅是个案,投资者不必恐慌,信托产品依然是可信赖的投资产品,信托公司会履行好受托人职责。当然,在风险多发时期,投资者需要更加合理进行投资决策,而信托公司需强化风险管控能力,以实现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而监管部门更需要思考的是通过逆周期监管政策平缓行业顺周期波动幅度,推动信托公司更加稳健的发展。
信托业务的顺周期性特征
顺周期性是一种相互加强的正反馈机制,在这种机制作用下,金融系统可以放大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反过来也可以加大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实证研究表明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具有较显著的顺周期性,因此需要通过逆周期监管减缓顺周期性,降低金融系统风险水平。实际上,信托公司经营也存在较为突出的顺周期性特征,加大了行业经营波动性,主要表现如下:
信托资产余额的增速与GDP增速相关系数为0.53,表明二者之间的同步性较高。通过因果关系检验,二者也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呈现较为显著的顺周期特性,这种顺周期特性可以从非标信托业务和债券投资信托业务的运行机制中看出来。
从非标信托业务看,此类业务主要服务实体经济,核心是提供债权融资服务,也是信托公司当前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在宏观经济繁荣时期,实体企业经营绩效较好,信用风险较低,信托公司会加大信托资金投放,项目准入也会相应降低;当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时,经济环境恶化,企业偿债能力下降,信用风险水平明显提升,信托公司风险偏好降低,减少信托资金投放,进而影响到实体企业资金来源,加剧信用收缩,加大经济下行压力。
从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看,证券投资业务与宏观经济的顺周期性更多通过资本市场来显现,宏观经济上行期间,资本市场会相对繁荣,信托公司将加大股票、债券投资,进一步推升资产价格泡沫,可能造成资产价格的非理性上涨;而在宏观经济衰退后,资本市场开始由牛转熊,证券投资信托业务遭受损失,信托公司开始加大抛售力度,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回调压力。
信托公司在为信托项目计提预计负债时,在经济繁荣时期,容易低估项目风险,进而减少计提预计负债,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可能面临更大的准备金和预计负债,增加经营压力。
宏观经济下行周期的风险暴露仍可控
金融机构本质是经营风险,为风险定价。由于各类金融机构经营的顺周期性,这也决定了下行周期中风险事件会相对增多,其显著特点会体现在项目资产质量的较大波动。中国宏观经济又进入了一个相对压力较大的阶段,加之严监管、去杠杆等政策的推进,还有贸易摩擦的外部冲击,使得当前环境下,信托所面向的客户,诸如民企、中小企业、房企等都在不成都面临着信用紧缩的困境,这会进一步加大信托项目的风险暴露。近期,个别信托公司集中出现了风险兑付压力,媒体、个人投资者也会关心这种风险按趋势是个案还是一种行业趋势。
首先,需要看到的是,当前的风险暴露并不是信托业所独有的,而是整个金融行业所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债券市场在宽信用作用下,正逐步恢复企业融资能力,不过债券违约仍持续不断,存续违约债券规模还在增长,违约率依然处于上行态势;再如部分中小银行受到区域内经济的环境恶化,资产质量也呈现出了一定下降态势,经营风险突出。
其次,当前信托业务不存在系统性风险趋势,仍多处于个案,投资者利益有较高保障。面对各种舆论、新闻报道的不同论调,个人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并不惊慌,信托业务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仍会局限于个案范围。信托公司长期从事非标业务,对于资产质量筛选、增信措施等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合适的风险管控体系,有能力面对当前的风险管控挑战。信托公司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一直以来都是以投资者的利益为核心,充分履行受托人的职能,维护自身良好信誉和形象。同时,信托公司已建立信托保障基金机构,通过汇聚行业力量,建立较为坚实的安全网,抵御风险冲击,保障行业稳健运行。
最后,信托公司一般能够通过有效的风险处置能够避免终极损失。项目预期损失取决于风险出现风险的概率和违约的损失率。当项目出现风险后,还需要取决于风险项目的化解结果。由于大部分信托项目都具有较为充足抵质押物以及其他增新举措,加之制定较为合适的处置方案,即使信托项目出险,通过有效的应对的举措,也能够避免损失。
当然,现阶段是风险多发时期,信托业务的风险压力尚未完全结束,最根本的还在于投资者自身要逐步成熟起来,更为理性的投资者决策,选好项目和选好受托人。
逆周期监管有利于舒缓信托业务的周期波动
2014年至2015年,信托公司曾经历过2007年重新登记以来比较严重的周期调整,风险项目暴露较大,个别信托公司的重要风险事件也引起了社会和监管的高度关注,个别信托公司正是在一期间受到项目风险拖累而一蹶不振。而如今,信托公司又出现此类情形,虽然这其中宏观因素是重要诱因,但是内部问题不可回避,信托公司的自身风控能力短板也有所暴露。不论是否刚兑,风险短板都使信托公司不能够充分履行受托人职责,难以在资管市场形成突出的市场竞争优势,也无法应该委托人的充分信任。
从现阶段的情况看,信托公司风险管控最为突出的问题在于缺乏整体性的安排,对于信托项目风险的审查替代了公司层面的风险管控,这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明确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缺乏与业务的有效衔接,以业绩为导向,导致容易过度承担风险;二是信托业务缺乏有效的集中度管理,过于聚焦部分强周期性、政策调控领域和客户,在周期因素来临时候,自身业务组合不仅不能缓冲周期波动,反而会进一步加大与周期的共振,在部分情况下,项目暴露过快,从而导致个别信托公司短期难以消化过大的风险冲击。三是除了信用风险,缺乏对于操作风险、流动性而防线、市场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重要风险的科学管理,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架构和分析报告流程。
那么从监管角度看,该如何推动信托公司建立有效的风控体系呢?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工作,而其他金融机构在此方面都有相对成熟的做法,诸如银行业是明确的落实国际巴塞尔协议,保险业也在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实施偿二代,证券公司不断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公募基金在发行、集中度、流动性、压力测试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但是貌似信托业务或者非标业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缺乏一定可参照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这首先应明确信托产品的定位,然后确定风险的来源以匹配风险监管体系。以目前信托公司的核心业务——非标业务来说,如果将这类信托业务定位于信贷业务,那么就要严格的实施提取拨备等与银行信贷相近的监管举措,如果定位于资产管理产品,那么就要按照资产管理的核心要义,组合管理、专业投资的角度出发,目前证监会对于非标业务是按照后者出发监管的。当前,信托公司的困境在于非标业务比照信贷业务模式操作,监管体系却比照资产管理业务的体系要求,这会造成缺乏自我消化风险和缓释风险的基础,尤其是在维护声誉的约束和项目集中风险暴露双重冲击下,信托公司短期内周旋能力明显下降。
监管部门在解决信托公司有效风控体系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增加逆周期监管政策,平滑行业周期波动幅度。目前,信托公司监管政策除了部分业务指导外,就是净资本监管、信托保障基金这两项重大举措。净资本监管主要还是按照不同类别项目风险确定风险项目系数,而对于同类别的项目并不区分风险高低,这有可能激励信托公司在经济上行时期提升风险偏好,而在经济下行时期,风险相对增大,风险并无法反映信托公司整体风险增大的情况,而净资本可能因信托公司盈利水平上升而有利于提升净资本比率,而在机构机下行阶段则有可能下降,从其他金融机构资本监管政策来看,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效应。信托公司保障基金按照一定比率缴纳,承担着行业风险最后安全网的作用,不过由于信托项目缴纳的占比较高,在上行周期能够累积的规模较高,而在下行周期随着项目清算量的加大,整体规模也会随之下降,体现了顺周期的特征。
整体看,可以实施的逆周期监管举措,可能包括:增加逆周期资本系数,在宏观经济上行周期需要增加逆周期系数,从而提升上行周期信托公司的资本充足性,在下行周期适度调整部分业务风险系数,促进信托公司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从薪酬激励看,在上行阶段需要适度提高递延周期,确保风险与收益一致性。在风险拨备方面,在上升周期需要提高拨备的严谨性和条件,增强对于未来风险的应对。同时,信托公司需要加强压力测试,充分考虑到下行周期中的风险集中暴露等情景,从而更有效地做出应对。适时对于信托公司业务发展集中度等情况进行干预和指导,确保风险可控。
总之,风险管理能力是信托公司作为金融机构的发展基础,是信托公司取信于委托人的前提之一,也是监管的核心关注要素,需要正视问题,吸收先进做法,不断完善风控体系,才能实现持久的发展。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唐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