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斐资产:未雨绸缪乘创新之风 刳舟剡楫济资本江海
摘要 “想到和做到还有一万公里距离。”“行为知成”的结论之前,殷哲还有半句话是“想到和看清永远是第一步。”从就职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私人金融业务部,到投身湘财证券财富管理部,从以联合创始人身份起航诺亚财富,再到“溯流而上”掌舵歌斐资产,殷哲趟过的是一条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起起落落中熨平
“想到和做到还有一万公里距离。”
“行为知成”的结论之前,殷哲还有半句话是“想到和看清永远是第一步。”
从就职交通银行(601328,诊股)私人金融业务部,到投身湘财证券财富管理部,从以联合创始人身份起航诺亚财富,再到“溯流而上”掌舵歌斐资产,殷哲趟过的是一条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起起落落中熨平波动的路。
如同喜欢在对话中加入“相对”、“可能”等限定词,殷哲在思考和决策时也长期保持着这种严谨与克制。于法度之中出新意,于豪放之外寄妙理,恪守规律与敢为人先在他身上糅合为一种微妙的平衡感。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中,他像一只猎鹰,敏锐地捕捉机会,也机警地提防风险。
风雨中走来,如今诺亚财富累计配置规模已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服务高净值客户近28万人。而诺亚旗下专业资产管理平台歌斐资产的管理规模亦超过1700亿元人民币,业务范围涵盖私募股权投资、房地产基金投资、公开市场投资、夹层投资、类固定收益投资、多资产投资及家族办公室等多元化领域。数字与表象之下,殷哲带领的诺亚与歌斐以“深见”引路,以“远虑”护航,用超前的眼光和务实的手法,不断寻找财富及资产管理领域的“新大陆(000997,诊股)”。
(一)“循规”不“蹈矩”
在国内“财富管理”概念还鲜为人知的时代创立诺亚财富,在第三方财富管理如火如荼之际跨入资产管理领域,殷哲及其团队始终以一个行业先行者的姿态,不断开疆辟土。然而殷哲却并不完全认同自身“拓荒者”的角色,在他看来,诺亚财富及歌斐资产之所以能先他人一步的奥秘,恰在于“亦步亦趋”地跟随市场需求与规律导向。
如其所说,由证券市场低迷处“驶出”的诺亚财富,本是个意外的产物。2005年,因“老东家”湘财证券私人金融总部实行全面业务重组,殷哲便与汪静波共同离职创办起当时的“异类”诺亚财富。
“这其实是市场给的机会,尽管这块业务最初遭到剥离,但我们认为客户需求始终存在,且会随着个人财富的不断累积和金融产品的日趋复杂而持续扩大。事实也证明,这次尝试的确为客户创造了难以取代的价值。”
在为客户解决 “痛点”的同时,诺亚自身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短短五年时间,这艘为高净值用户保卫财富的“方舟”便驶进了纽交所敲钟上市。当众人皆沉醉于这一模式的广阔前景时,殷哲却提出,“诺亚的本质还是一个渠道,如果不做资产管理的话,从价值上来说是有缺失的。”
从渠道端向投研生产端“逆流而上”,殷哲及其团队所面临的阻力不言而喻。彼时,这个切入资管行业的想法,历经诺亚三次的董事会讨论才获同意。最终,这家于2010年成立的新公司被命名为“歌斐资产”,取“诺亚方舟”的造船材料歌斐木之意,也成为了诺亚财富为未来种下的希望之树。
然而,一脚迈入资产管理领域的歌斐资产,面对的却几乎是一片空白。当时国内的相关产业还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完全跳脱既有模式的“空中楼阁”不可取,于是母基金(FOF)率先进入了殷哲的视野。“一方面,这种以其它基金为标的的投资方式在海外已有成熟业态可供借鉴;另一方面,这和我们既有的供应商之间非但没有冲突,还能形成一定的互补和协同效应。”殷哲进一步补充道,“当然,还需要考虑它应用到中国的时候会不会变形,是否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具体该做怎样的调整。”
从结果上来看,母基金的“移种”十分成功。凭借这一业务,歌斐资产迅速形成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与市场认可度。但从发展路径上来看,这仅是歌斐探索客户需求迈出的第一步。
“任何一个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要去做迭代或优化,”言及此,殷哲少见地用了极为肯定的语气。母基金无疑是歌斐立足的基础,但间接投资的与双重收费的模式,都对其投资能力的体现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的价值在哪里?肯定不只是简单的资产配置,而在于你可以比别人看得更深、看得更准。那这个背后的逻辑就是你的投资能力,或者说你有没有直接投资能力。”殷哲举了一个例子,“就比如说乒乓球项目的教练员,原先大多都是运动员出身,为什么这样安排?因为只有自己打过,才有切身感受。投资上也是一样,只有当你有核心投资能力的时候,你才能准确地判断基金管理人。”
一开始做直投,殷哲坦言“很难”。但他随即表示,“不做的话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会更难,要么之后再补课,要么直接被淘汰。但凡开始时候难的事情,后面就容易;凡是开始的时候容易,后面就难,没有取巧的捷径。关键是你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思考怎样少走弯路,以及怎样在反思中快速成长。我想这就是我们做直投的一个原因吧。”
与此同时,对客户价值创造点的多元化需求,也推动着诺亚和歌斐的业务沿着构建多类别资产配置平台一路延伸。2012年进入房地产领域,2013年开始做对冲基金、私募证券,2014年做另类信贷,2015年做全权委托,2016年正式增设直投业务,2017年设立纽约办公室帮助客户进行全球化资产配置。“我们每年都会有业务上的突破和提升,”殷哲不无自豪地表示。
“没有什么一招鲜吃遍天的套路,”殷哲说道。如果有,那便是“创新”二字。
(二)沿着能力边界做投资
做能力圈内事,是殷哲的投资逻辑,更是他的行事准则。
“投资最怕的就是半懂,”殷哲笑言,“不懂的时候不会投,全懂的时候成功概率高,半懂不懂的状态最容易放大风险。”对行业的深度认知,成为殷哲的破题之法。“比如我们身处金融领域,对这个行业看得就相对明白些,因而也更容易去理解和下手。一些别人眼中的风险,其实蕴藏着很大的机会;反过来也是一样,别人觉得大有可为的地方,我们也能看到其潜在的风险点。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投资价值产生的来源和核心。”
如同面对大热的科创板,殷哲没有选择一头扎入,而是习惯性地将冷静观察与理性思考前置。“科创板战略意义重大,类比纳斯达克,它是天生为中国科技创新服务的资本板块,所承接的任务就是给科技创新企业以资本化出路。”
“科创板和我们有没有关系? 肯定有,因为我们很多被投企业都已经在冲刺科创板了。那除了通过上市来实现退出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业务机会?”在此,殷哲将话题再度拉回到前述的“半桶水”效应,“至少现在这个时候,在自己还没有彻底看清的情况下,必须抵抗住‘贪婪’的欲望,而要去一步步扎实地推进。宁可错过,不可过错。”
这种对风险的警惕态度,不仅刻入诺亚与歌斐的名字,还渗入它们的肌理和骨髓。殷哲直言,“我们不是说从来没有碰到过风险事件,但总体来说我们在产品风控上还是做得不错。诺亚、歌斐都从来没做过资金池,也从来没有做过期限错配或P2P。很多暴利的事情我们都没有做,是我们太傻吗?不是的。我认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标准,应该按照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来框定,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规模。另外,如果跟风市场热点,没看清楚方向就会很容易掉进沟里。如果别人做了你再做,实际上也就丧失了先发优势。”殷哲紧接着说道,“究其根本,创新还是要遵循它投资的本质。”
那么,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资本市场中看得更深、看得更远呢? “这当然是个辛苦活,也是个积累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殷哲详细阐释道,“对行业的认知理解,可以通过汲取其他优秀基金或投资人的‘养分’来实现。我们投了那么多基金,在跟他们互动的过程中,其实就在不断地了解他们的投资能力在哪里,他们有怎样的行业洞见。看一个GP学到的可能是其中一方面,如果看很多个GP,那相当于一下子集中了整个行业的知识和经验。”
除此之外,复合型人才的储备,也是诺亚和歌斐穿越迷雾,探寻行业规律与资本融合的关键所在。殷哲说道,“像我们的地产基金团队,就是一半具有开发商背景,一半来自金融领域。若只是在地产专业上面有基础,缺乏对金融本质的理解,很容易就把一些金融特性给扭曲了;若只是在金融上面有研究,而对房地产没有深刻认知,那最终也是抓不住行业痛点的。”
不同于国外以金融为主导的模式,目前国内的地产行业仍以开发商为主角,地产基金则尚处于萌芽期。预见到这一趋势的殷哲,将房地产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资产类别来发展。“我们提早切入这个领域,基于的判断就是:未来我国地产行业即将进入以资产运营能力为中心的阶段,而并非过去简单的土地开发。”
与此同时,殷哲还在思考,究竟哪些资源可以赋能行业。以诺亚财富为例,殷哲告诉记者,诺亚品牌所俘获的大量高净值客户的信任,就能实时转化成一种可利用资源。“无论是医疗服务方面,还是高端消费领域,他们都能提供很多帮助。比如我们做的一些和房地产相关的产业链,实际上也通过动用更多可理解和可调配的资源,来增加投资的成功率。”
向行业深耕者取经,也向高净值客户借势,始终沿着能力边界投资的殷哲,正不断拓宽他的投资“主场”。
(三)一直在路上
“从2005年‘诺亚财富’这个名字开始独立运营,到现在过去近15年,算是跨越了一个时代。”而在这一个“小小时代”中,最让殷哲感慨万千的,莫过于与客户的相知相守、共同成长。
“和最早一批客户都有十几年的交情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明显看到他们在投资上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经历过风险和周期以后,也变得越来越坦然、平和。具体地说,他们对待财富的理解,已经从过去的单纯追求收益,到现在更注重风险多元和资产配置的平衡。”
殷哲语气中难掩欣喜,“我觉得这个就是资本成熟度的表现,通过资本市场化的力量来实现优胜劣汰,最终可以促进社会的加速发展。我们一直说一个国家的资本成熟度越高,那么国家整体资源的配置效率就会更高,资本带动实体经济的效果也会更好。有幸,中国正在进入这个时代! ”
随着客户自身年龄的增长,以及不同代际人群间决策方式的差异,诺亚也在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到后面会慢慢发觉,客户开始越来越注重财富的传承,因此我们也在向这块业务不断拓展,陆续推出了‘家族办公室’等产品。这些服务在给客户带来价值的同时,反过来也让我们有机会先行先试,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
客户最核心的需求是什么?这是殷哲最常提给自己的问题。答案也在实践与思考的“接力”中常看常新。“我觉得对个人客户而言,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实现长期稳健的收益。要达成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实现一个较低的波动率。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一个将非相关性资产合理配置的组合包,让你在复杂变化的市场情况下,仍保有风险缓冲余地。”
将视角拉远,事实上股权投资市场本身也行进在成熟之路上。“过去几年里, GP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2015到2017年,诞生了非常多新的GP ,甚至远超美国同期数量。尽管中国做股权投资的显性门槛很低,但真正做好其实很不容易。现在到了‘期中考试’的时候,‘答卷’结果最终还要看投资人的业绩说话。”殷哲判断,由于市场无法容纳当前规模的基金经理人,因此必将迎来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今年特别明显,好的基金经理人就特别有吸引力,市场呈现出向头部GP集中的趋势,”他说。
头部优势的日渐显现,并不意味着已走在前面的诺亚和歌斐便可高枕无忧。“我们这个行业竞争特别厉害,要想不被赶超,就得一直在路上。”而谈及企业步履不歇的动力源(600405,诊股)泉,殷哲将其归功于危机意识和团队文化的共同驱动。
“如果自己的模式不进行迭代发展的话,很容易就会被新的技术或思路所颠覆。企业文化亦是如此,事实上我们的Slogan(标语)也在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从“诺亚与您意义不止于财富”,到“用智慧财富温暖人生”,殷哲把“智慧”视作保证财富传承的新时代工具,将“温暖”作为财富之于人生意义的最终落脚。他说,“财富从来不是冷冰冰的 ,它是有感情的,更重要的是,它还将陪伴人的一生。因此不要把财富当作负担 ,而应该用它来更好地绽放人生。”
同时,殷哲还在大力布局企业的IT建设。“这一方面包括了效率提升,即通过系统来实现运营及投资管理流程的优化;另一方面则指借助数据和模型的分析,来进行辅助的投资决策。”殷哲强调,“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核心投资理念必须要固化在系统内。”
对于“人才”这一企业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殷哲表示,“我们不仅注重员工的技能培训,更关心他们的心灵成长。这对吸纳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来说,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诺亚财富与歌斐资产也形成了一套强调智慧,强调创新,强调员工成熟度的文化价值体系。
“现在的结果都是过去所做动作的投射,同时我们也要去思考,现在该做什么来引领未来的路。”汲他人之长却不盲从,扬独创之新却不冒进,走在资本市场的平衡木上,殷哲自言“如履薄冰”,但恰是这一步一个脚印,拓出成长的轨迹,也踏出未来的方向。
下一个“新大陆”在哪儿?殷哲追寻的脚步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