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信托业整体报喜 “防风险”已成高频词汇

来源:华夏时报 2019-08-02 15:50:15

摘要
原标题:上半年信托业整体报喜“防风险”已成高频词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陈希婷北京报道近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将“防风险”一词挂在嘴边。7月27日,光大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闫桂军在公司风险管理专题讲座上要求,下半年公司要严格按照集团要求,坚持底线思维,管好

  原标题:上半年信托业整体报喜 “防风险”已成高频词 

上半年信托业整体报喜 “防风险”已成高频词汇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陈希婷 北京报道

  近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将“防风险”一词挂在嘴边。

  7月27日,光大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闫桂军在公司风险管理专题讲座上要求,下半年公司要严格按照集团要求,坚持底线思维,管好存量、优化增量,加强压力测试的力度和频度,全面梳理业务存量问题,抓紧制定解决方案,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坚决打赢风险防范的攻坚战。

  而在7月初,国投泰康信托则在二季度经营形势分析会上强调,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合规经营理念,强化风险管控。

  值得关注的是,就连实现了多年无新增风险的中信信托也在2019年中期经营工作会议上指出,国内债市违约数量和规模仍处历史高位,上市公司黑天鹅事件频现,防控金融风险压力进一步加大。

  然而,回首国内信托业发展历程,这种贯穿全行业的深度焦虑实属不多见。某信托业内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托公司对于“防风险”的重视,恰恰说明在某种程度上,风险已经出现。行业近期有一些机构出现延期兑付的情况,目前看来不太可能是孤例。

  业绩报喜下的焦虑

  事实上,从各家信托公司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来看,不免让人觉得它们的担忧是否有些多余?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光大信托管理资产规模达到6485.75亿元,同比增长15.76%;实现业务收入17.44亿元,同比增长98.67%;实现净利润8.61亿元,同比增长71.38%。

  国投泰康信托相关人士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得益于公司近年来积极进行业务转型,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公司在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93亿元,同比增长52.64%;实现净利润4.47亿元,同比增长59.08%。

  记者注意到,中信信托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实现净利润16.52亿元,同比增长34.42%。

  此外,根据银行间市场披露的未经审计的2019年上半年近60家信托公司的财务数据显示,行业整体经营情况向好,多数公司的相关数据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某资深信托评论员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少信托公司上半年业绩大增一方面与固有业务的复苏有关,主要是去年资本市场疲弱;今年尤其是一季度股市表现好,对于信托公司固有业务业绩提振很有帮助,此外部分信托公司还是抓住了这波房地产行情。

  然而,风起于青萍之末。伴随国内经济进入减速换挡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入深水区,行业监管迎来“史上最严”期,近年来金融业风险呈现集中释放爆发态势,各种逾期违约事件频发,市场猝不及防、投资者人心恐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诸如光大信托们的忧患正是来源于信托业风险呈现不断增多趋势,相关数据指标持续高企。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信托业风险项目达1006个,规模达2830.59亿元,信托资产风险率为1.26%,分别同比增长52.66%、89.80%和117.24%。

  除此之外,2019年信托产品到期规模巨大,将迎来偿还高峰,风险形式不容乐观。

  闫桂军预计,随着内外部冲突的进一步加剧,随着经济的进一步调整,随着经济本身宽货币跟紧信用的持续背离对资产质量的冲击,下半年的风控压力明显要大于上半年。

  “在目前经济大环境尚不完全明朗的局面下,大规模的风险暴露是任何一家信托公司都不愿承受之痛,也是监管着重关注的焦点。信托公司对于防风险的强调和重视,事实上也是对公众、对监管的一种表态。”某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监管政策日趋收紧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信托公司而言,今年最大的“失落”莫过于房地产信托被彻底关进制度的笼子。从银保监会下发“23号文”,到约谈部分信托公司,再到行政处罚力度进步加大,这项此前被大多数信托公司视作为摇钱树的业务,恐怕再也不能提供多少支撑。

  而据用益信托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68家信托公司共发行323只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规模仅达655.8亿元,较6月份的605只1084.51亿元的规模,在发行数量上“缩水”了46.6%,在发行规模上下降了40%,可以说几近“腰斩”。在业界看来,房地产信托产品发行“骤冷”正是监管政策持续发力的结果。

  上述评论员指出,上半年信托公司业绩不错,为全年奠定了基础,但随着下半年新增房地产规模减少,预计下半年业绩增速会有所放缓。在他看来,信托公司还是需要加强转型发展,降低对于房地产的依赖,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一方面确实是监管的影响,另一方面最近一两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变化,事实上已经令信托在展业过程中对房地产领域更加审慎”。但上述内部人士认为,房地产仍然是中国经济最具增长性的领域之一,减少对于房地产领域的投资,的确可能会对信托行业的业绩带来一定不确定性;而转向其他行业的项目,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可以预期,对于整个信托行业的全年业绩,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不见得是坏事,金融的本质本就不是比谁赚得多,而是获得最优的收益风险比,赚得少了也风险低了。

  防风险成生存关键

  记者发现,与政策日益收紧相伴的是,信托业的严监管也在持续加码。

  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信托公司被监管部门罚没金额合计已超千万元,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其中,有4家信托公司遭罚没金额超过200万元,这也是此前未曾有过的情况。

  从被罚事由分析,主要涉及业务违规、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内控制度等,且监管处罚事由有更具体和明确的趋势。

  从被罚主体看,即有诸如中融信托、百瑞信托等排名靠前的信托公司,也有近年来展业不顺的华信信托、华澳信托等。

  在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看来,罚单只是手段,实质是为了规范行业行为。

  “信托公司在面对挑战和监管压力之下,最关键的还是要真正把防风险放在第一位,这应该成为行业的共识”。上述内部人士认为,信托行业的竞争合作中,合作大于竞争,维持全行业的良好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当前经济形势下,“活下去”是“活得好”的前提。

  在闫桂军看来,信托作为资产管理机构,必须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要充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进行长期资本管理与长期资产运作,任何以资金池、期限短期错配为特征的业务模式,都将产生流动性风险,公司应在保信合作这一信托本源业务上久久为功,建立起比较竞争优势。

  展望未来,面对愈加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做好风险管控已成为信托业继续生存并实现更好发展的必选条件。用益研究研究员冀相豹表示,目前业内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针对信托业如何建设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增强风险应对化解能力等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诸多建议,既有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又有监管体系的改革优化、亦有自律组织的培训教育,既包括行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又包括公司专业能力的培育提升,出发点都是好的,方向也是对的,但在具体实操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诸多方面的权衡博弈与影响制约,短期看并不会皆尽如人意。但长远来看,只要不忘信托初心、坚守行业本源、遵守法规制度,信托业总能一如既往地成功迈过成长道路上的荆棘和坎坷,在推动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更大作为。

 

责任编辑:唐婧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