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资本冯华伟:贴近变化,拒绝“佛系”,拥抱产业

来源:创业家 2018-03-13 17:36:13

摘要
他是中国风险投资界年轻的“老同志”,时常以“格物穷理,知行合一”来要求自己;他曾在政府部门做研究工作,却毅然决然跳进风险投资的汪洋大海中;他酷爱读书和旅行,在风险投资、产业并购、家族资产管理、母基金领域成绩卓著,投资的多个项目已上市。他就是上海小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华伟。2017年,整个投资圈

他是中国风险投资界年轻的“老同志”,时常以“格物穷理,知行合一”来要求自己;他曾在政府部门做研究工作,却毅然决然跳进风险投资的汪洋大海中;他酷爱读书和旅行,在风险投资、产业并购、家族资产管理、母基金领域成绩卓著,投资的多个项目已上市。他就是上海小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华伟。

2017年,整个投资圈都处于焦虑当中。快速变换的风口、头部效应、大体量资金的杀入、区块链对经典投资的冲击,促使所有人必须持续不断努力地去学习、去更新认知。《母基金周刊》独家专访小村资本董事长冯华伟,请酷爱科幻和哲学的他为我们分享投资的趋势和未来。

以下为访谈内容辑录

去年大家都蛮焦虑的,出现了很多所谓的“新物种”,其实也不新鲜,十年前克莱•舍基有本书叫《认知盈余》,里边就有这些新东西的苗头,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大的变化已经发生。

总体来讲,我认为投资圈正在发生三大变化:

焦虑将成为一种常态

“凡有机事,必有机心”,这是我们塑造的大环境对我们自身的反向塑造。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化以及这几方面的叠加,从一个前所没有过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与工作, 你必须学着与你以前不熟悉的事物相处,你上传信息更新认知,跟机器相处、跟机心相处,所以在你升级或融合成更高级智慧之前,焦虑是常态。 比如在公司里我也学着更快地处理事情,尝试更强势的管理风格。

关于拥抱变化,我常跟同事们打比方,我们就是从山上下来去城里参加派对的一群孩子,下山要披荆斩棘,靠的是勇气胆识和力气,那时候走得不快也没关系,因为很多人还都没有在路上,你能走起来就已经是领先的了。但你后面开始走公路走高速就不能用老套路了,必须借助一些交通工具,必须找到一些会用这种工具的人,速度快起来还必须要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决策的速度和质量同样重要。

很多人拿扣扳机来比喻投资出手那一刹那,现在的投资瞄准和扣扳机要同时进行,原来还能瞄几下再扣扳机,现在没这个时间。刚瞄好,你不扣扳机,别人就扣了,或者是不扣扳机机会就没有了。这个节奏我觉得也会是以后的一个常态。

当然这里面我们围绕着一些特定产业做大量的跨板块、跨市场的前置研究,比如在围绕通信和新材料的新技术领域、文旅领域、教育领域,我们都有团队主动出击,在产业内做大量的拜访和研究。我们不会去做随遇随缘、不争不抢的“佛系”投资人。

技术发展使垄断越来越集中

记得有一期的《经济学人》讲过一个观点,说诺基亚可能是最后一个陨落的大公司,虽然夸张,也还是有他的道理,因为技术越先进,垄断越容易发生,今天的BATJ用了很多智能化的工具来发现未来的机会,并把投资当手段来接近和捕捉独角兽,他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来知道未来的独角兽在哪儿。

2017年中国34个新晋独角兽公司中,有超过70%的公司与BATJ有直接或间接的股权关系,最终的结果是增厚和拉长了BATJ的产业链,当然,我认为这也是个很好的归宿。

其实在硅谷也是这样,IPO就谈的少,并购谈的就多,有些人就绑着谷歌做、绑着Facebook做。 现在中国也开始有这种苗头,绑着那些产业的头部公司在创业,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也顺应这种变化,打造“传统世界”与“创新世界”的跨板块资本服务能力。

我们做母金的逻辑现在也是往细分产业里扎,然后看哪些基金真正能够做完投资之后做重服务,我们就会去投这些GP。我们看重既懂产业又懂资本的双料人才。

怎么样找到这些最好的投手?也得靠积极出动、拜访搜索、靠时间累积出来的数据资源。作为最早的市场化母基金的参与者,长年来小村资本的团队大量的时间花在分析总结、深度研究和跟踪众多的基金管理人上面,从中发现最佳投手和投资明星。

除了累积数据的方法来寻找,我们还做了大量的线下工作,比如包括和《陆家嘴》杂志和一些同行一起发起成立了陆家嘴股权投资联盟,大家有时间在一起聚一聚聊一聊,就知道最近谁新出来了。有些人做产业的,后来做投资了,有些人做FA的,后来做投资了,所以我会有这样一个GP资源库,针对性地看这些人,这是我们投基金一个最大的潜在来源。

虽然垄断越来越集中,但是我们也不用特别悲观,风起于青萍之末,颠覆性的机会总是在一些Niche Market(母基金周刊注:利基市场或小众市场)里出现,就像去年后半年大热的区块链。原来那些大的公司,或者产业里可能看得都少,都是一些非主流在玩儿,但是玩着就玩儿成了风口和主流。

LP和GP打破界限互相融合

LP和GP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很多母基金也开始做直投,甚至有的拿一半钱做直投,通过母基金来挖掘项目,而很多GP也开始做母基金,这种例子会越来越多。

其实美国是分得比较清的,少数人管很大的钱,基本上就是做母基金,不会去做直投。我原来有想过,觉得可能是中国这个行业还没到美国那个阶段,所以分工就没有那么专业,但是我现在觉得这是中国的一个特色,中国改变了这个范畴、改变了这些规则,中国的这个玩法也成了整个世界行业里边玩法的一部分,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路。

LP和GP互相融合的第一个推动力是信息不对称的消弭。我的东西很快你就知道了,不会成为秘密和壁垒。你知道我是怎么做的,你也可以慢慢做起来。这种情况下,在一级市场这种非标产品里边,我觉得那肯定就是一种广泛合作的形式,包括这种LP和GP的融合,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是合作的需要。股权投资要想能赚钱,一定要有覆盖面,比如说投教育的线上教育、线下教育、教育产品、教育培训,每个赛道和子赛道都要能覆盖,但是一个机构再牛,也不可能做到全覆盖,或者它想全覆盖,他也没有这方面的人。

当一个基金没有办法全面覆盖,尤其是它又不缺钱的时候,怎么办?可以出钱当LP,投一些互补的GP,如果你能把钱给到这些最能赚钱的这些人,那你啥都不用干,然后他给你干活,而80%你拿,中间有好的机会你又可以募集到钱再跟投,财务角度看,这是一个很划算的事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FOFweekly

本文来自小村资本,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