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鼎创投尹军平:投过德邦优速福佑,深耕物流投资7年,总结出5点
摘要 “聚焦于一个当年不被同行看好的行业,钟鼎创投过去的七年用“种地的模式”在物流领域耕耘,投过德邦、优速、卡行等龙头企业也交过学费,中国的物流、创业者是什么样的?我们听他怎么说。”演讲人|尹军平(钟鼎创投创始合伙人)整理|贾艺超(运联传媒记者)编辑|ZERO图:钟鼎创投合伙人尹军平钟鼎创投2009年成立
“ 聚焦于一个当年不被同行看好的行业,钟鼎创投过去的七年用“种地的模式”在物流领域耕耘,投过德邦、优速、卡行等龙头企业也交过学费,中国的物流、创业者是什么样的?我们听他怎么说。”
演讲人 | 尹军平(钟鼎创投创始合伙人)
整理 | 贾艺超(运联传媒记者)
编辑 | ZERO
钟鼎创投2009年成立,在2010年那会,创业板刚开闸,带动了全民PE,各路神仙都去抢PreIPO项目,我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投资的。
所以在2010年7月的时候,我们几个合伙人坐在一起讨论了两天两夜,希望找到一条不一样的路,最后决定做一个聚焦物流的专业基金,大家义无反顾,这一坚持就是七年。
运气也不错,2013年以后随着流通业变革、信息技术发展,以及营改增等政策的推动,让传统的物流行业焕发生机,我们也赶上了好时候。
【观点01】“种地”与“打猎”
在 VC 领域,主要有两种玩法。
■ 主流是“打猎”的模式。
业内许多知名VC投资人,他们每天见大量的创业者,见得多了就有感觉,感觉对了就“扣扳机”,这是典型的“打猎”的玩法。什么概念呢?就是感觉某个山头有机会,一帮人就端着猎枪上去了,打完了又去找下一个山头。所以“打猎”的模式要求你对趋势、机会很敏感,反应要快,要精准。
■ “种地”模式非主流,也很重。
你得先找到一块地,不断告诉别人这地是我的,同时坚持不懈的围上篱笆,在里面构建生态,然后精耕细作。
「“种地”模式为什么同行很少人去做?」
一是考验耐性,需要足够坚持;另外需要合伙人同心同德,团队协作。比如有合伙人喜欢医药行业、有人喜欢文娱,有人可能喜欢投环保,聚焦就意味着取舍和放弃,这需要有人作出牺牲,这是不容易的。
钟鼎选择了“种地”模式,而且选了物流供应链这块地。物流市场大,问题多,我们感觉里面有机会,决定扎在这里面去做。
【观点02】建立壁垒“这块地”才是你的
种地的第一步是圈地,但是凭什么说那块地你圈着圈着就是你的了?我们知道在动物界,狼靠撒尿来划地界,谁敢进来我就咬你,但是人类社会是不行的。
我们试着用一些工具去解决这些问题,狼是用尿去标记,对钟鼎来说呢,我们有别的解决方法。
➤第一,要广而告之,这块地是我的,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时间长了,别人就会有这个印象,定位理论里面叫占领心智。
➤第二,同时还要有“划界”工具,我们在2010年构建了物流供应链的金字塔模型,通过“核心能力”及“四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两个维度将物流供应链这块地细分。过去7年我们基本上是按照这张图去投资,投了60多家企业,投的多了大家就逐渐认可了你的“根据地”。
➤第三,沿“根据地”向外适度扩展。2013年钟鼎率先提出“供应链+”,“供应链+”包括以供应链为核心能力的产业,以及供应链赋能的一些垂直行业。
➤第四,也是最核心的,就是建立资源。心智里有你还不够,随着不断的发展,后来我们理解这块地是不是你的,核心在于你有没有资源,如同“篱笆”,资源越多我就围的越高,从而建立一定的壁垒。
➤我们建立资源的方式:
❶不断地在“根据地”里投项目。每个企业成长了就是我的资源,我们一共投了60多家企业。
❷吸引物流供应链相关产业投资者成为钟鼎LP,并创造机会与他们深度合作。钟鼎的物流产业投资人包括:中邮资本、顺丰、京东、腾讯、招商资本、申通、韵达、飞力达等。
❸逐步构建物流供应链资源生态,大家互利共享。
➤第五,深入的产业研究。有了“根据地”及物流生态还不够,还需要深入的产业研究。没有对产业及趋势深入的理解,“红杏”也会出墙,好苗子别人先看到了就可能不是你的了。
我们发现,物流领域国际对标研究很有效,中国物流目前总体上处于美国90年代初的水平,美国物流行业的演进历程对中国是很好的启示,如同“照镜子”。
【观点03】物流领域投资机会
这块不好细讲,你们懂的。但大逻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未来的机会来自五大驱动力,即商流驱动,体验驱动、科技驱动、政策驱动、整合驱动。
挟商流进入物流的力量会很大,如亚马逊物流、菜鸟、京东物流、蜂鸟、美团转送等。体验驱动是因为用户已经成为供应链的权力中心;而信息技术、智能物流等技术让平台聚合成为可能。
【观点04】物流供应链领域创业者及企业家的特质
这几年交了很多物流行业创业者及企业家朋友,我的观察,物流行业企业家有些共性的特质:对人性有深刻理解;善于管人管流程,即组织力出色;踏实低调内敛;会算账,精打细算。你们发现没有,物流企业家都很低调,不爱抛头露面。
【观点05】如何做投后管理
投资的企业越多,投后管理的任务就越重。我的经验,首先要与企业家建立信赖关系。
被投企业一般报喜不报忧,尤其是早期创业者,压力大,一般都是好的跟你说,坏的藏着。得了个小病不跟你说,等到哪天发展成大病时再跟你说可能晚了,所以要跟创业者建立很好的信赖关系,成为朋友,他有点苗头、有困惑的时候就告诉你。
其次,要识别关键问题,抓大放小,投资人切忌做“保姆”。
第三,针对具体问题,对接外部资源或专家。
当然有些企业“通病”,投资人可以打造爆款产品来帮助企业家。如人力资源、财务规范及税务筹划、PR、资本市场等。
■ 转载请联系运联传媒获得授权,关注运联传媒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干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