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加速“开放” 互联网化成趋势
摘要 近期,微信支付联手“宇宙第一大行”工行进军银行储蓄市场。尽管此前阿里旗下支付宝、京东金融等多个互联网机构也曾推出过类似产品,但其合作银行规模尚难与工行相提并论。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工行与微信的合作,体现了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资产端、资金端到更多业务模式,银行的传统业务逐渐“开放”,互联网化加速发展
近期,微信支付联手“宇宙第一大行”工行进军银行储蓄市场。尽管此前阿里旗下支付宝、京东金融等多个互联网机构也曾推出过类似产品,但其合作银行规模尚难与工行相提并论。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工行与微信的合作,体现了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资产端、资金端到更多业务模式,银行的传统业务逐渐“开放”,互联网化加速发展。
互联网巨头竞逐银行储蓄新赛道
银行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正逐渐走向深入。
近期,微信支付钱包入口内低调上线“银行储蓄”功能(仅部分用户可见),点击“银行储蓄”可跳转至工行定存产品。根据微信官方介绍,“银行储蓄”是由银行在微信上提供的存款类产品。用户可在微信开通银行存款账户,将资金直接存入该账户,由银行存管、派发利息。
据悉,微信支付的“银行储蓄”利率与工行官网定存利率相比,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期分别较工行官网披露的定存利率高0.19%、0.27%、0.35%、0.74%和1.1%。从起存额看,“银行储蓄”100元起存,高于工行官网50元的起存点。从期限看,“银行储蓄”的最高期限为3年,而工行官网的定存最高期限为5年。不难看出,与工行现有存款储蓄类产品相比,“银行储蓄”存取更灵活、利率也更具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微信首次推出的银行存储产品。在微信之前,蚂蚁金服、京东金融、陆金所、度小满金融、小米金融等综合型理财平台均上线了类似产品,为银行储蓄产品导流。不过从合作银行看,多以地方银行和民营银行为主。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微信选择与工行合作推出存款类产品,意味着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在理财业务方面的合作更进一步。“以前都是民营银行、城商行之类的中小银行会选择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现在国有大行也加入了合作行列。”
“微信理财用户年龄层偏低,而工行储蓄客户年龄层偏高,微信推出这款智能存款不仅能为工行带来一定的存款增量,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工行吸引年轻用户,优化工行客群结构。”刘银平说,虽然目前工行的这款存款产品还在小范围测试阶段,何时能否正式上线还不确定,但以微信的用户量,该款产品若正式上线,应该会带动更多的银行接入。
中小银行有动力推进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2019年9月《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支出表》,住户存款,也就是个人存款中,定期及其他存款合计为51.5万亿元,其中绝大多数为定期存款。“以当前微信的普及程度,如果能把银行定期存款和微信集合起来,无疑将为银行业务拓展带来巨大红利。”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表示。
从利率看,尽管在微信上线的“银行储蓄”利率高于工行官网利率,但与民营银行相比仍处劣势。如,陆金所APP的“银行精选”中囊括了营口沿海银行、新网银行、天津滨海农商行等多家银行的存单产品,30天内的年化利率可突破4.3%,360天以上的产品年化利率可达5.8%。支付宝中一款上海银行182天保本产品年化利率为3.8%,另一款江苏银行91天保本产品年化利率为3.7%。
长沙银行资管副总经理向实表示,通过线上发行定存产品能够起到拓展渠道的作用,中小银行有动力去推进。存款产品线上化应该是趋势,但也是个长期的过程。
面临一定挑战
此次工行与微信的合作,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资产端、资金端到更多业务模式,银行的传统业务正在逐渐“开放”,互联网化加速发展。
黄大智表示,一方面,银行拓宽了融资渠道,增加了存款来源;另一方面,流量公司也丰富了其线上产品,增加了客户好感,提高了客户黏性,促进流量变现。
“从过往来看,国有银行的开放脚步相对来说较慢。微信此次能够携手工行,除去自身因素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有银行想要进一步将开放银行进行到底的理念,且未来有可能还会将其负债端、资产端,及更多的数据和服务开放给更多机构。”黄大智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指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也深刻影响着金融行业。金融机构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共赢是趋势所向。未来,银行的基本业务应该能够像乐高积木一样模块化,金融服务可以按需“拼搭”业务模块,增加业务的多样化和定制化。而银行将成为高度开放共享的金融服务平台,金融科技公司和银行共同构成共生共存的金融生态圈。
不过,曾刚也表示,真正意义上的开放银行的实践,可能面临一定挑战。一方面,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受到较为严格的监管,开放银行在公民数据,尤其是金融数据的共享方面面临较大的政策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银行开放的过程中存在资金跨区域,或绕开信贷监管政策投放的可能性,这一问题也需要引起关注。“因此,不应脱离实际需求盲目跟风追逐热点。短期来看,将产品以API形式嵌入到合作方场景中,对大多数银行来说也许是更占优的选择;从长期来看,银行应该立足自身实际,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循序渐进改善体系架构、培养核心能力。”曾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