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房企”三盛宏业暴雷后续:警惕金融工具传导风险
摘要 “百强房企”三盛宏业本周迎来两条暴雷后续: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工具滥用令风险向员工、债权人,甚至向业主传导,随着房地产行业出清仍在持续,希望监管部门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有所防范。近6.8亿元员工理财产品违约据财查到APP统计,三盛宏业目前共有15款员工理财产品违约,未兑付本金约6.8亿元。
“百强房企”三盛宏业本周迎来两条暴雷后续: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工具滥用令风险向员工、债权人,甚至向业主传导,随着房地产行业出清仍在持续,希望监管部门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有所防范。
近6.8亿元员工理财产品违约
据财查到APP统计,三盛宏业目前共有15款员工理财产品违约,未兑付本金约6.8亿元。员工代表于11月初提出了解决兑付的方案,但迄今并无实质性进展。12月16日,多地员工到三盛宏业董事长陈建铭住处再次讨债。
通过合同,上述员工理财由第三方机构进行了备案,但产品发行时只有信用担保,并无与之相对应的资产做抵押,可谓毫无风控。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三盛宏业员工除了投入自己的资金,还将家庭成员的资金也投入到公司的理财产品中。
其实早在去年12月,三盛宏业部分到期的员工理财产品已出现不能按时支付利息的情况,但在逾期发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员工与三盛宏业之间并未产生尖锐的矛盾。但在今年八九月份有人发现,部分高管及陈建铭亲属却兑付了产品,这开始让员工产生疑虑,令双方矛盾激化。
由于类似员工理财产品往往夹杂着公司文化,很难想象一名员工不购买自家公司的理财产品,而公司除了信用担保外无任何风控,令员工成为无奈的受害者。
旗下物业公司资金链断裂
三盛宏业的这场危机,波及到的不止公司的员工和债权人,还有众多无辜业主。
由资金链断裂引起的日常工作难以为继。12月20日,上海地区的项目经理集体围堵公司总部,讨要说法。而仅在上海地区,颐景园物业就有14个管理项目,其中大部分服务类型都为住宅。随着总部资金崩盘,这些项目后续将面临服务团队撤场、小区陷入混乱的危险。
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除了万科、绿城、龙湖、金地这些传统强势物业品牌,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成立起自有品牌物业。目前在港上市的17家物业公司,有15家背靠房企。不难看出,房企的资本化运作已明显转向了主业之外的物业板块,这令房企的风险有向下游传播的通道。
如果说房企成立物业公司只是增加企业间的风险,那么物业行业的预付费模式将业主卷入漩涡。
从会计的专业角度讲,预收的物业费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实际意义为“负债”。但很多物业会把预收款当做已有收入,盲目扩招、扩张,抢占市场份额,这酿成了崩盘后的“跑路”风险。
一旦原物业跑路,一定会留下财务“窟窿”,让接手物业望而却步,从而造成物业管理混乱,业主利益也将受损。
“拔起萝卜拽起泥!”
三盛宏业的暴雷,牵引出的风险随着金融产品的滥用(理财产品无风控及预付款的缺陷),将风险向其他领域传导,随着房地产破产潮的持续,各界需有所防范~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基于审慎的态度做出自主决策,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