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霖山投资:灾情过后 A股价值投资的春天又将来临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16-06-13 01:40:00

摘要
距离上证指数见顶恰满一周年,期间A股经历三次断崖式下跌,15次“千股跌停”,A股投资者损失惨重。回顾这次牛市和股灾,给市场最大的教训就是对题材股的盲目跟风,以及加杠杆炒作垃圾资产带来灾难性后果。如今,是该重新思考价值投资的意义的时候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99年的5·19行情与2015年初开始的

  距离上证指数见顶恰满一周年,期间A股经历三次断崖式下跌,15次“千股跌停”,A股投资者损失惨重。回顾这次牛市和股灾,给市场最大的教训就是对题材股的盲目跟风,以及加杠杆炒作垃圾资产带来灾难性后果。如今,是该重新思考价值投资的意义的时候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99年的5·19行情与2015年初开始的打着“转型升级”和“互联网+”旗号的创业板行情并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2000年前后互联网方兴未艾,且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泡沫很快破裂大量公司倒闭;而当下,互联网格局已经逐步清晰,巨头地位无法撼动,盈利模式已经成熟。然而,A股的互联网公司大多数处于生态链下端,是寄生于大公司的小动物,盈利难以保障,有的更是仅为炒作股价而编造的故事。

  A股的投机风格跟市场风险偏好有关。裹挟着杠杆资金入市的人更喜欢高举高打,故事信不信由你,股价起来了,图形就告诉了你“基本面”。这场闹剧必然惨烈收场。我们统计了1999至2001年A股的一波起伏,与本轮行情相比,可以发现几个共同点:首先,都是围绕新兴产业尤其是互联网炒作,都出现了十倍股,且连续上涨不回头,50亿市值以下的公司几乎绝迹;其次,行情告终的方式都是以筹码面和资金面的供需关系失衡为诱因,政策面压倒大盘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看看风格指数,1999至2001年与本轮行情中,申万高市盈率指数分别上涨一倍和两倍,申万亏损股指数分别上涨1.5倍和3.5倍。可见,在资本泛滥的时代,垃圾资产更容易被肆无忌惮地炒作。本次行情与2007年牛市的唯一区别就是蓝筹绩优股的涨幅显著弱于大盘,表明2013年以来市场的风格已经明显转向成长和题材股。

  那么,股灾3.0结束后的市场又给我们什么启示?今年一月份的熔断下跌在意料之中,卸掉过度杠杆的A股仍然沉浸在题材炒作之中,只不过存量资金难以腾挪,最终树倒猢狲散。我们在2638点提出市场已经出现空头泡沫,春节后提出拥抱“硬资产”的观点。主要逻辑在于,当下的国际环境可以抽丝剥茧出一条线索,即发达国家经济积重难返,贫富差距拉大,高信用国家的债券收益率已经逼近零水位,过剩的资金需要寻找能够长期稳定增值的资产,那么这种资产就是硬资产。不管是石油、黄金还是不动产,乃至类似硬资产性质的高分红、高自由现金流的蓝筹股都是恰当的选择。兑现硬资产理论的最佳市场是港股。又一次整体跌破净资产,股息率超过4%,我们拿了30%的仓位买入香港的蓝筹股,又在A股重点持仓石化、食品饮料、航空为代表的蓝筹品种。

  其实,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当前A股已经割裂,一部分是存量博弈,一部分增量资金重点持有硬资产。前者主要是存量机构,习惯于成长股投资;后者主要是保险、社保和银行资管等大资金,习惯于容量大的蓝筹股。去年9月以来前者类型的股票走过一轮过山车,只留下了“真成长”;而后者的股票持续稳定上涨,如账面净现金30亿还买了50亿理财的小天鹅,如行业好转的贵州茅台等。

  可见,A股总要经历一个题材到价值的轮回,正如2001年之后A股第一次进入价值投资。而当下中国经济一方面在缓慢复苏,地方政府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的执行力度可期。中国经济其实一直在转型,就像我们观察的一个城市缩影,比如合肥,五年前去调研是看家电行业,而后看汽车,现在则是科技产业。中国经济诚然是在减速,然而创新一直都在,转型在潜移默化,不是非黑即白,一线城市在换豪华车,三四线城市的国产自主品牌小排量车卖得也不错。一线城市人群热衷出国游,而三四线城市的国内游市场爆发。过去四年,中国处于新老划断、政府少作为的阶段,但经济仍然在增长,很多行业都在自发地供给调整,削减杠杆。现阶段,政府加杠杆帮助整个经济体减负,企业利润可能出现波浪形恢复。不少行业的龙头企业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强,不少周期性行业的大企业正变成现金充裕的蓝筹股,一个A股价值投资的春天又将来临。

  (作者单位:上海倍霖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