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们的PE波折 民企资金链吃紧多米诺效应凸显
摘要 老板们的PE波折民企资金链吃紧多米诺效应凸显本报记者陈植上海报道每周报告孙刚透露,近期他发现不少PE基金又开始打起“向政府募资”的主意。为了获得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款,他们不惜答应地方政府不少特殊要求。近日,一家PE基金合伙人孙刚(化名)发现自己多了一项工作,去香港帮助多位民营企业家出资人(LP)
老板们的PE波折 民企资金链吃紧多米诺效应凸显
|
本报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每周报告
孙刚透露,近期他发现不少PE基金又开始打起“向政府募资”的主意。为了获得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款,他们不惜答应地方政府不少特殊要求。
近日,一家PE基金合伙人孙刚(化名)发现自己多了一项工作,去香港帮助多位民营企业家出资人(LP)尽快转让手里的PE(私募股权投资)份额。
“他们告诉我自己手里没钱了,现在非但无法缴清合同约定的认购款,还需要将已投资的PE份额赎回套现,用来维系企业经营。”他告诉记者。
起初他认为PE FOF(投资私募股权的母基金)机构有能力接手,但令他惊讶的是,多家PE FOF机构负责人也“抱怨”民营企业家LP资金吃紧,导致他们FOF(母基金)基金拿不出钱认购上述PE份额。
“原先总以为中小企业与民企企业融资难,现在没想到这回轮到了PE行业。”孙刚无奈表示。
多位PE机构人士表示,当前PE募资难正变得日益普遍。由于民企资金链紧张,如今不少企业家LP均面临缴钱违约风波,即便部分民企创始人手里还有资金,也不愿贸然投向PE基金,而是用于维持企业日常运转渡过宏观经济下行难关。
据清科研究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总额约3800亿,同比下降55.8%,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营企业资金吃紧导致企业家投资PE的额度大幅下滑。
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认为,目前是他入行创投19年以来最艰难的时刻,不久前东方富海刚完成40亿募资,原来只需3-5个月就能完成,这次却足足用了13个月。
“其实,PE行业募资难正令不少投资项目估值下滑20%-30%,有些优质项目投资价值已经凸显,但现在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优质项目投入别人怀抱,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孙刚表示。
PE募资面临艰难时刻
孙刚表示,去年他所在的PE基金完成了20亿元募资,按照合约约定,所有LP需要签订合同时缴纳20%资金,今年1月与7月再分别缴纳40%投资款。
“其实今年1月已出现个别企业家LP缴钱违约,但我们后来很快找到了新投资者,就没把它当回事。”孙刚回忆说,当7月份基金提醒LP缴清剩余40%投资款时,多位民企企业家LP表示目前囊中羞涩,甚至要求基金能否尽早将他们此前投资的60%资金赎回套现。
孙刚初步估算,提出赎回套现要求的民企企业家资金共计达到约8亿元,几乎占到基金总募资额的40%。
“当时吓了一跳,这意味着整个基金投资策略需要做出巨大调整,很多投资组合因为基金规模缩水而无法落实。”孙刚告诉记者。原先基金管理团队打算对这些要求赎回的企业家按合同采取处罚条款,但通过初步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家缺钱也是无奈之举,其中四位企业家因上半年银行抽贷,导致企业整个经营资金链捉襟见肘,根本没有闲置资金用于PE投资;还有两位民营企业家坦言手里的钱“不能动”,需要作为企业最后的流动资金渡过经济压力下行难关。
为此孙刚决定协助这些企业家LP尽快套现PE份额,但令他意外的是,当前整个PE行业似乎都面临募资难。
“多位PE基金负责人告诉我,他们现在也缺钱,甚至有一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LP要求一次性赎回2亿元PE投资款用于回购股票做市值管理,避免股票质押爆仓。”孙刚告诉记者。
在多位PE基金负责人看来,PE行业之所以募资难,一方面是当前民营企业资金链紧张的传导效应凸显,拖累整个PE行业陷入募资难;另一方面与PE实际回报率下滑息息相关。以往很多PE基金在募资时标榜年化收益20%以上,但在A股低迷与项目投资高估值争夺等因素下,不少PE基金实际投资回报率仅仅在个位数,难以满足民营企业家收益要求,令他们不愿在PE投资领域多花钱——一旦自己资金链吃紧,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从PE基金赎回撤资。
“如今,除了行业头部PE基金(以往拥有不错的业绩回报)募资还算顺利,多数PE基金都遭遇募资难问题。”一家国内大型PE机构募资业务主管告诉记者,即便募资条件最宽松的PE基金,也都出现资金荒。
他此前接触过一家PE基金,后者采取项目认缴制,即当PE基金与投资企业签订股权投资协议后,PE基金管理团队才向企业家出资人(LP)call钱,如今这家PE基金已经签订了三个股权投资协议,但不少企业家LP却以各种理由迟迟没有缴钱,迫使这家基金管理团队现在做起FA(财务顾问)生意,对这三个项目进行财务包装,找机会转让给其他PE基金。
PE现“抢钱”大战
面对企业家撤资难题,孙刚曾找过一家私人银行协商发行理财产品解决募资缺口。
“以往我们曾合作过,主要是由私人银行发行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向高净值人群募集资金充当PE基金的过桥贷款,等到企业家LP资金到账后再连本带息偿还给私人银行。”孙刚告诉记者。但在《资管新规》出台后,私人银行以不得代销投向私募PE基金的理财产品为由,拒绝了他的合作要求。
在孙刚看来,这让PE基金一度陷入内外交困的尴尬局面,一些原先打算签订投资协议的优质项目因为PE基金实际募资规模“缩水”,转而投向其他PE基金的怀抱。
上述国内大型PE机构募资业务主管坦言,当前PE行业性募资难,的确让不少投资项目估值下滑20%-30%,但多数PE基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投资机会“流失”,因为手里没有足够资金“抄底”。
在他看来,现在PE行业游戏规则正变成“资金定成败”,谁拥有充裕的LP资金,谁就有机会获得更多优质项目低价投资机会,从而提升自身投资业绩,最终在激烈市场优胜劣汰过程存活下来。
孙刚透露,近期他发现不少PE基金又开始打起“向政府募资”的主意。为了获得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款,他们不惜答应地方政府不少特殊要求。包括子基金需将50%以上投资款放在当地,需每年为当地引入多家高科技技术企业落户,必须撬动5倍民营企业资金投资等。
“事实上,这些PE基金的策略是先拿到钱抢到一些优质项目投资权,至于能否撬动5倍民营企业投资,到时他们再与地方政府协商,换其他方式变相完成上述承诺。”他直言。
一家浙江地区民营企业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当前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即便银行信贷放松让他获得充足贷款资金,他也不打算用于PE投资,而是投向企业维持业务运营。
“一旦企业垮了,等于我的本钱全没了,到时业绩再出色的PE基金我也投不起。”他称。(编辑:李伊琳,邮箱,liyil@21jingji.com)
责任编辑: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