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文资本旗下两项目接连爆雷 风控沦为一场闹剧?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8-07-23 08:19:00

摘要
信文资本旗下两项目接连爆“雷”风控沦为一场闹剧?每经记者瑞秋(化名)每经编辑叶峰去年7月收到“信文兴乐1号契约型私募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兴乐1号)的份额确认函时,投资者李小姐(化名)怎么也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后,这个项目就出现了问题。兴乐1号是由苏州工业园区信文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信文资本

  信文资本旗下两项目接连爆“雷” 风控沦为一场闹剧?

信文资本旗下两项目接连爆雷 风控沦为一场闹剧?每经记者 瑞秋(化名) 每经编辑 叶峰

  去年7月收到“信文兴乐1号契约型私募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兴乐1号)的份额确认函时,投资者李小姐(化名)怎么也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后,这个项目就出现了问题。

  兴乐1号是由苏州工业园区信文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信文资本”)发起并管理的一只私募基金,其融资主体为兴乐集团,融资规模2.2亿元、期限2年。根据合同约定,基金存续期间按季分配收益,收益分配日为每个定期核算日后的10个工作日内,而定期核算日则定于基金存续期间的3月20日、6月20日、9月20日和12月20日。

  基金合同生效后,李小姐分别于2017年9月、12月,2018年3月三次收到了按季分配的收益。可是到了2018年6月,她左等右等也没能等来第四次派息。遇到同样窘境的还有兴乐1号的另外一位投资者陈先生(化名)。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6月的派息“断收”后,他多次询问基金管理人苏州信文资本,并在6月29日收到了来自后者的临时公告。但公告的内容却让他有点傻眼:基金管理人不仅预警称本次收益分配无法在基金收益核算日后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其宣传材料中提到的多项风控措施还几乎无一落实。

  无独有偶,信文资本旗下的另一个项目——信文通邮契约型私募基金(以下简称“信文通邮”)今年也被爆出违约。4月,北京信文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信文资本”)已向融资方提起了诉讼。

  几个月时间里,两个项目接连爆“雷”,涉及的金额高达4亿元。作为在监管机构已经备案的正规私募基金公司,信文资本出了什么问题?在项目过程中,这家机构的风控是不是完全失效了?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

  ●产品陷入兑付危机基金管理人悄然“改头换面”

  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兴乐1号的推介资料无疑相当具有吸引力。

  首先来看一下融资主体兴乐集团。该公司官网显示,其始创于1985年,是一家研发和制造高低压电线电缆、漆包线、高分子材料、电工铜杆和高低压成套设备等产品的大型电缆综合企业集团,集团销售额连续三年突破1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省百强企业等。推介资料还称,兴乐集团为A股主板上市公司恒天海龙(000677)第一大股东,“同时已启动主营业务资产香港上市工作,将于2017年4月向香港联交所提交材料”。

  关于项目的投资标的则是这样介绍的:“本基金资金用于兴乐集团收购上海一开集团的股权。一开集团实际在行业中的产品地位及盈利能力一直占据较高优势。土地抵押后续运作,兴乐集团拟留足企业生产用地后,将大部分土地经过正规程序变成商住两用的住宅,进而提升土地价值,并大规模变现;同时,实体经营上一开集团剥离的多余资产可打包在香港上市。”

  安全保障措施看上去就更完善了。推荐材料显示,首先,信文资本大股东为中信锦绣资本,同时具有国新控股背景;其次,增信措施充分;第三,融资方实力雄厚。

  在推介材料和投资者提供的基金合同中记者看到,该基金的业绩基准为:100万~300万元为9.5%,300万元以上为9.8%。这个收益率和某些P2P动辄10%以上的收益比起来似乎不算高,但和市面上的债权类理财产品相比还是比较可观了。

  “要不是看到信文的背景这么好,兴乐又是当地很有名的企业,再加上这么多风控措施,收益也算不错,我们怎么会这么放心就把钱打过去了呢。”回忆起当时购买兴乐1号的经过,陈先生连连摇头叹息。

  材料里涉及了两家公司,分别是苏州信文资本和北京信文资本,前者是后者的全资子公司。令人玩味的是,推介材料上明确提出信文资本的大股东为中信锦绣资本,天眼查信息显示,后者是中信信托的全资孙公司。而在今年6月26日,也就是前文所说这则临时公告发布的前三天,中信锦绣资本“紧急”退出了北京信文资本,取而代之的是中信资本(珠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中信资本)。同时退出的还有信文资本的企业法人国新基金,国新科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则“替补”成为了北京信文资本的新法人股东。

  这番运作之后,北京信文资本的大股东已经成为了信文资本管理(杭州)有限公司,而后者同时又是前者的全资子公司。至于中信信托,已经随着中信锦绣资本的退出而悄然离场。剩下的珠海中信资本,其全资母公司是一家名为“深圳市垚盛鑫咨询有限公司”的企业。

  ●“三重保险”全线崩塌,投资者质疑风控失效

  更令陈先生和李小姐难以置信的是,项目推介时看上去煞有介事的风控,此后竟然沦为一场闹剧。

  根据销售材料,兴乐1号的风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土地抵押,抵押物位于上海,价值1.3亿元。2、针对国家电网等优质的2.4亿元的应收账款质押给本基金,并到中国人民银行办理质押登记手续;对于该应收账款回款账户,将通过添加信文资本法人章、保管该账户的审批U key的方式进行监管;应收账款回款资金将从该回款账户转入监管账户。3、兴乐集团61.5%股权后置质押给委托贷款银行。4、兴乐集团实际控制人虞一杰及董事长虞文品提供个人连带责任保证。5、以上项目交易所涉及的《抵押合同》《委托贷款合同》《质押合同》《担保合同》等项目交易文件实行强制执行公证。

  在这其中,土地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和股权质押可以视为该项目的“三重保险”。而根据苏州信文资本发布的临时公告,这三项风控措施几乎全线崩塌。

  首先是土地抵押。临时公告称,由于兴乐集团与一开电气的合作协议执行过程中出现纠纷,向银行代偿一开电气贷款的过程中未能解除原有抵押,因此没能及时完成兴乐1号规定的土地抵押。对此,信文资本和兴乐集团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将江西明硕电缆有限公司1675万元的土地抵押于项目项下。

  1.3亿元的土地抵押变1675万元,看上去已经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更令陈先生和李小姐等投资者难以接受的是,在后续与信文资本沟通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其他两项风控措施也几乎没有执行。

  股权质押方面,首先来看看兴乐集团持有的上市公司恒天海龙股份。根据后者最新披露的一季报,其第一大股东确为兴乐集团,持股数量2亿股、持股比例23.15%。这些股份目前全部处于质押状态,而这笔质押要追溯到2016年底。恒天海龙公告显示,2016年12月29日,兴乐集团因“生产经营的融资需求”将持有的2亿股恒天海龙股份全部质押给了上海聚品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聚品)。到了今年4月,上海聚品因借款纠纷起诉了兴乐集团及其董事长虞文品,5月中旬法院冻结了兴乐集团持有的2亿股恒天海龙股份。半个月后,恒天海龙才对此事进行了公告,一度在市场上引发热议。

  更令人咋舌的是,在将股份质押给上海聚品的过程中,兴乐集团还曾与另外一家公司因协商转让其持有的恒天海龙股份而产生过纠纷,二者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恒天海龙还因为该事件多次回复了深交所的关注函。今天回过头来看,个中细节、孰是孰非我们无法去评价,但彼时兴乐集团缺钱、融资需求大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差不多半年之后,兴乐1号成立了,2.2亿元“活水”进入了兴乐集团。

  在后续与投资者的沟通中,信文资本的柯姓项目负责人承认,兴乐集团把股份质押给上海聚品的事情,自己是在对方办完工商登记后才知晓的:“这部分是我个人的工作失职,该承担(责任)一定承担。之所以做后置(质押)的原因,就是我们跟他们约定了,他们的纠纷一旦解决,股权质押的状态解决之后,就质押给咱们这边。”而面对投资者“将股权质押给上海聚品前是否告知过信文(资本)”的质问,在场的一位兴乐集团负责人称,自己“不清楚具体操作中有没有告诉信文(资本)”。

  7月2日当天,经过投资者、信文资本和兴乐集团的三方协商,苏州信文资本再次发布临时公告,称兴乐集团承诺7月16日前支付利息,并在解决与上海聚品的纠纷、账户解冻三个月内启动还本计划,两周之内提供新增应收账款的质押登记,以及协调兴乐集团的中小股东尽快完成股权质押事宜。没错,股权质押也由兴乐集团61.5%的股权变成了协调中小股东进行股权质押。

  这么看来,对投资者来说唯一的“救命稻草”似乎只有质押登记的2.4亿元应收账款了。但到兴乐集团现场参与了应收账款合同核对的陈先生向记者坦言,情况“不太乐观”。几天之后的7月11日,对于投资者提出的疑问“之前做的应收账款合同是全部过期了吗”,信文资本在公告中回复:“目前兴乐集团正在测算账户被冻结时间节点至今未收应收账款金额。”而根据最新公告,无论是质押新增应收账款还是兴乐集团剩余股权均未办理成功。

  “应收账款我们认为很多也是无效的,根本没用。三个风控一个都没做,就让我们超过170名投资人‘裸奔’。”说起项目的风控措施,陈先生有些激动。

  为了进一步核实应收账款情况,记者先后多次电话、信息联系兴乐1号柯姓项目负责人,信文资本王姓高管、苏姓公司联系人,并多次拨打了信文资本留给投资者的热线电话、公司座机以及兴乐集团行政处、宣传处等电话,截至发稿尚无人接听、回复。

  ●律师:既对投资者有误导,又未尽到勤勉义务

  最令陈先生感到不解的是,在项目进行的整个过程中,投资者对于土地质押、股权质押等情况的变动毫不知情。事实上,信文资本在6月29日的临时公告中公布,今年3月其已要求兴乐集团在5月7日前偿还所有本金利息,后者也在5月7日当天出具了一份还款计划书,甚至列出了详细的还款时间表。不过后续进展完全没有按照这个计划进行,兴乐集团也并未按期还款。

  陈先生告诉记者,在6月29日发布的临时公告之前,信文资本从未发布过任何公告,相关变动自己和其他投资人也完全不知情:“要是提前知道了这些纠纷,我们肯定会立即采取措施,不可能拖到今年6月。”

  对此,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宋一欣对记者分析,从一开始推介材料里告知投资者有相关风控措施,到后来发生了多项变化,有的风控甚至根本就没有执行,说明起码对投资者有误导作用;后续融资方情况生变,基金管理人不仅没有及时核实,发现问题后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告知投资者,直到融资方即将违约才发布公告说明,亦完全没有尽到勤勉义务。

  据了解,从信文资本的最新公告发布至今,投资者仍然没有收到来自兴乐集团的付息。对于部分投资人强烈要求近期召开投资人大会的要求,信文资本方面回复称:“根据基金合同的规定,我司作为基金管理人会在适当时候以适当方式召开投资人大会,近期需要核对所有投资人的相关信息,以便满足召开投资人大会的条件。”

  那接下来信文方面准备怎样应对?该公司表示,将采取各种法律途径及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诉讼、仲裁、强制执行),保障投资人权益。截至发稿,投资人尚未接到任何信文资本采取措施的通知。

  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另一个项目——信文通邮基金中,信文资本已经对融资方通邮科技及其法人李柏林提起了诉讼。在项目方案中记者看到,信文通邮基金规模为1.8亿元、基金整体存续期2年,基金资金用于通邮中国的经营流动资金。退出方式上,通邮中国在基金存续期间按季度向基金支付收益权溢价款,投资到期后由通邮集团回购本金。

  今年4月,信文通邮到期本息近4000万元,通邮科技最终未履行到期回购本金支付义务,出现实质性违约。

  根据通邮科技和信文资本方面的解释,该项目违约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场环境影响,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手段在2017年迅猛发展,移动支付已经大量替代小额现金支付,严重影响了ATM机等自助设备的布放,从而严重影响融资人通邮科技的业绩及现金流”。信文资本在发给投资人的其他材料里还有“行业不景气、资管新规的融资限制与公司经营不善,曾经的ATM机运营巨头兵败如山倒”的表述。

  据悉,信文资本已于今年4月向通邮科技及李柏林提起了诉讼,并称目前法院已经查封了二者的所有银行账户。目前,案件被移送到北京市高院进行二审,记者也将持续关注后续进展。

  回到兴乐1号项目,为何三重风控全部沦陷?信文资本在这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接下来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的权益?这些问题,该公司还欠投资者一个解释。

责任编辑:陶然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