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文化指引行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2020-09-02 14:53:03

摘要
目前,信托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整个行业的“行稳致远”离不开最底层制度和思想——即信托文化的支撑和指引。信托业协会目前已经确定了未来五年信托文化建设的主要方案和计划,这是信托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2020年是信托文化建设的起步之年,也是信托行业转型发展的分水岭、开启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唯有坚持诚

  目前,信托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整个行业的“行稳致远”离不开最底层制度和思想——即信托文化的支撑和指引。信托业协会目前已经确定了未来五年信托文化建设的主要方案和计划,这是信托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  2020年是信托文化建设的起步之年,也是信托行业转型发展的分水岭、开启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唯有坚持诚信至上、始终敬畏法律,才能使得信托这一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架构,赢得社会各方的信任和尊重,从而真正回归本源,成为国家货币和产业政策传导、实体经济金融支持、居民财富增值以及日常生活事务处理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常用工具;唯有坚持受益人利益最大化、切实提升自身受托能力,才能持续为委托人提供创新型、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从而壮大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服务经济、保障民生的社会功能。

  解决信托业“干什么”和“怎么干”

  信托行业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是确定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根基,其解决的是信托行业“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将对行业发展“举旗定向”,加速行业回归本源。

  首先,构建信托业文化可以确定信托行业发展的目的,解决“信托行业干什么”的问题。在我国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信托行业具有五方面特征,分别如下:一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文化;二是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宗旨文化;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文化;四是依法合规经营的底线文化;五是坚持职业操守的品质文化。做好以上五方面内容,自然而然可以体现出信托文化,同时明确信托行业的发展方向。

  其次,构建信托文化可以为信托行业指明“怎么干”,使之更好回归本源。良好的信托文化一般具备忠诚守信、持续稳定、财产独立、灵活创新等四方面的核心特征,通过明确以上四方面的核心特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整个信托行业的从业者坚持以受益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展业过程中具备一套“专业、勤勉、尽职”行为举止文化,明确原则和底线,并按照以上四方面约束行为。所以,信托文化建设是推动信托行业加速回归本源的必然要求。

  责任文化是信托文化的基石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信托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文化和土壤中生根发芽,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信托文化,可以从传统文化、法律规范和服务属性三个维度对中国特色信托文化进行观察。

  首先,传统文化是信托文化“最深沉的无形力量”。中国是拥有5000年历史沉淀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范围内唯一未曾中断过、始终传承下来的古老文明。在构建信托文化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照搬国外信托发展历程和文化建设的经验。

  其次,法律规范是信托文化“最基础的义务来源”。从法律来讲,信托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以《信托法》为上位法进行规范。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国加速推进的新时代,信托文化建设要弘扬契约精神、严守法律底线,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须坚守信托关系和受托人定位,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依法合规、稳健审慎开展业务。

  第三,服务属性是信托文化“最永恒的实践主题”。40年来,信托行业与改革开放共生共荣,从80年代为实体经济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到90年代发起创设银行、基金和券商等各类金融机构,再到21世纪初期发挥宏观经济逆周期调节“稳定器”,在服务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美好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价值作用。

  从上述三个维度审视信托文化,信托文化与信贷文化、投行文化等其他金融行业主要文化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它是一种基于受托人职责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责任文化。其内涵主要包含“诚信”、“尽心”和“创新”三大特点——核心是“中孚利贞”的信义文化,基础是“竭诚尽心”的受托文化,表现为“守正出新”的创新文化(行情300336,诊股)。

  信托文化建设“上信样本”

  上海国际信托于1979年发起设立,经过40多年跌宕起伏发展,业务结构均衡、产品体系完善、客户数量庞大、业务遍布全国各地,覆盖境内境外。激发着企业不断求新求变、行稳致远的内生动力是上海国际信托文化基因的强大感召力、向心力和执行力,推动着全体员工朝向实现“全球资产和财富管理服务供应商”接续奋斗。

  “文化”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落实信托文化建设规划,往往需要“润物细无声”的“诗外功夫”。优秀文化的形成,取决于每一位上信人的内心态度、价值追求,取决于上海国际信托开展每一项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处。未来,上海国际信托将加速企业文化与信托文化融合共生,促进信托文化与价值创造有机结合,进一步将信托文化的价值观念“去抽象化”,做好公司层面的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和全员参与,从公司治理、战略经营、风险内控、薪酬考评、内部审计、日常培训等方面入手,将信托文化切实融入到公司的治理管理、业务运作中。同时,对待细水长流的信托文化建设,需要久久为功、具备充足的耐心,做到经常阐释、周期性复盘和与时俱进。通过五年信托文化的构建,信托行业和上海国际信托一定能构建成中国特色信托文化,一定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信托文化建设难点与应对

  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信托业协会对信托文化建设进行战略部署后,信托公司积极响应,将其视为推动信托行业整体转型、提升信托公司战略竞争能力的重大历史机遇和重大政治任务。但与此同时,从全行业的视角出发,当下信托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切切实实的现实难点。

  第一是“转型阵痛不容忽视”。信托行业正面临十几年来最严峻的转型考验,部分信托公司在前期规模扩张、快速发展过程中掩盖和积累的各种问题集中暴露,风控能力、履约能力、服务水平距离信托文化建设要求存在一定落差。在严监管态势下,艰难转型过程中的信托公司面临着工作精力分散、对文化建设共识不足的现实情况,生存压力对信托文化建设形成一定的扰动。

  第二是“配套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信托文化建设目标明确、内涵完整、路径清晰,但在全行业体制机制上,仍须在考核评级、分类监管等顶层设计上,给予信托文化建设更大的权重和更具体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监管部门、信托业协会、信托保障基金、信托登记公司等各方形成合力,为规范信托公司文化实践、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提供整合资源。

  第三是“影响力和传播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信托行业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从业人员年轻化。文化需要沉淀和传承,需要经历过周期、经历过起伏的老员工通过言行举止不断向年轻的新员工“言传身教”。如何在日益成为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主力军的80后、90后中确立对信托文化的认知和共识,并对他们进行长期影响、入心化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信托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转变发展模式、严守合规底线、回归信托本源、提升专业能力,而信托行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改善和进步,也会推动信托文化践行水平的提升。信托行业推动文化建设,应该牢牢把握两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当下,信托行业正处于整体转型的关键期,传统融资类信托业务和通道业务持续压降,资本市场投资类业务、服务信托、慈善信托等监管部门鼓励的业务类别正日益成为信托行业新的增长极和战略突围方向。信托公司在构建信托文化的过程中,应将未来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业务与信托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如信托公司在向资本市场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着重加强投研体系建设、优化投研流程,构建全新的投研文化,超越和扬弃过去的债性文化,用专业研究提升自身受托能力、推动投资类业务整体发展;再比如,家族信托是信托行业未来重点发展方向,由于家族信托业务种类多样、事务繁多、期限长久、责任重大,更应坚持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目标导向,将业务基础切实建立在客户中心、合规诚信、专业尽责的基础上。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