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出新 信托业转型再出发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 2019-07-18 08:06:55

摘要
1979年10月4日,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信托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恢复和建立现代信托制度。作为推动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与人民群众的一支重要金融力量,新中国信托行业已经整整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历经40年的风雨兼程,信托行业已成为资产管理规模仅次于商业银行的第

  1979年10月4日,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信托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恢复和建立现代信托制度。作为推动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与人民群众的一支重要金融力量,新中国信托行业已经整整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历经40年的风雨兼程,信托行业已成为资产管理规模仅次于商业银行的第二大金融子行业。而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下,作为现代金融业发展试验田中的创新“排头兵”,信托业坚守回归本源业务之“正”,切实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在转型发展中实现自身跨越,持续为我国金融体系注入创新动力

  风雨中走来:完善金融体系效能显著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成立,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标志和产物,也是在特定时期我国金融改革与制度创新的产物。”我国信托金融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这样评价新中国第一家信托机构的诞生意义。

  作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成立,是应当时国内经济金融发展形势而生的。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吸收和运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在诸多金融业务领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对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上世纪8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我国信托业经过了20余年的探索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央部委、银行及地方政府纷纷设立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机构最多时达到600多家。但由于信托业功能定位不明确,虽经过多次清理和整顿,但彼时仍是高度银行化的混业经营体制,本源信托业务开展很少,走过了一段风险与治理交替演进的艰难探索历程。

  邢成表示,回望40年发展历程,信托公司承担的增量改革、局部试验的使命使得其功能定位在不断调整,客观层面上,为中国转型经济中的金融体系注入了新动力,提高了整体效率,同时也发挥出宏观逆周期调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的功能和作用。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统计,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我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2.54万亿元,通过发挥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在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成效卓著。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2017年的10年间,信托行业累计超过60万亿元投入实体经济,在支持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好风凭借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当时,信托公司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干。”谈起信托业前20多年的艰难探索期,一位信托行业资深从业者表示,实际上,在混沌中走过的那20多年,信托业为探索金融体系改革承担了巨大的发展成本,这也让整个行业和高层认识到,信托业要发展,必须要明确和规范其发展体系,让其回归到信托本源业务中来。

  “一法两规”的颁布,是我国信托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2001年,信托法正式出台,明确了信托关系,使得信托业长期以来制度缺失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改变;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布了《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在这一框架下,信托公司的行业定位和经营范围更加明确。在“一法两规”框架下,信托业的发展从此进入了有着坚实法律制度保障的规范发展阶段。

  近10余年来,我国信托行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2007年,中国银监会重新制定了《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新两规”着重引导信托公司回归信托本源,与其他一系列监管文件共同构成了信托业较为完整的法规体系,自此,我国信托主业突飞猛进,信托业财产规模快速扩大。截至2017年年底,信托业信托资产管理规模达26.25万亿元,比2007年年底的0.88万亿元增长了近30倍。

  除了“一法两规”为信托业规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之外,2016年,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此后以银监会(银保监会)信托部、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体三翼”的监管组织体系全面建成。业内人士表示,这形成了以监管部门为监管主体,行业自律、市场约束、安全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多维度的信托业风险防控体系,为信托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更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投融资需求日益旺盛,居民财富管理要求日益高涨,信托投资开始被更多的机构和个人认可,信托行业的影响力日益提升。此外,随着国家层面对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部署以及资管新规的规范引导,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信托业务进一步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进一步探索“引进来”和“走出去”,将迎来新一轮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蹄疾而步稳:创新转型步履不停

  我国信托业走过了黄金发展期,规模扩张也成了信托公司数十载发展成果的关键词,这也基本符合我国金融行业先做大、再做强的历史经验。

  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新旧动能正在加速转换、金融体制改革也在深化,建立在过去环境要素基础上的信托业务模式已难以适应。尤其是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驱动信托业发展的“通道业务+融资业务”模式日渐式微,信托行业已站在了转型发展的关键路口。

  主动谋变,正成为当下信托公司创新发展的主基调。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金融强监管的宏观背景下,信托行业回归本源的转型步伐越迈越快。业内信托机构正从以往的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业务重点也从以往的房地产、基础建设、银信通道等传统业务向股权投资、事务管理类、私人财富管理等信托本源业务转型。

  目前,市场的共识是,信托业未来发展走向将聚焦于私募投行、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三大方向,产业基金、证券投资、国际化业务、消费信托等多种业务都是可供信托公司选择的业务路径。

  “做好信托该做的事,完成好受人之托、履人之嘱、替人融资、代人理财的责任,同时做好其他配套服务,形成专业的风险控制、资源整合、市场渠道和研发能力,构建核心竞争力。”业内专家如是说。

  信托公司披露的2018年年报显示,业内机构主动管理业务规模提速明显,并在家族信托、慈善信托、消费信托、资产证券化等新领域、新方向和新模式上加大了探索力度,这些多元化业务模式的创新,既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也为信托制度本土化、应用广泛化、发展深度化作出了更多有益尝试。

  肩负使命,守正出新。可以期待,我国信托行业将秉承着“以信为本、受人之托”的初心,切实发挥出信托制度优势,以专业驱动的行动力和创新力谱写出信托业转型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