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资本魏锋 当技术狂人转行投资界|投资家
摘要 可可资本创始合伙人魏锋魏锋是可可空间和可可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在这之前,他是上海汉世纪投资公司的副总裁,是日本阔利达株式会社上海公司的总经理,是放弃了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奖学金的清华大学研究生,是山东枣庄1990年的高考状元。2000年,魏锋获得东京大学的博士奖学金,却在家人的一致反对中选择了放弃博士入学
可可资本创始合伙人 魏锋
魏锋是可可空间和可可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在这之前,他是上海汉世纪投资公司的副总裁,是日本阔利达株式会社上海公司的总经理,是放弃了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奖学金的清华大学研究生,是山东枣庄1990年的高考状元。
2000年,魏锋获得东京大学的博士奖学金,却在家人的一致反对中选择了放弃博士入学资格,回国来到上海工作。“当时国内的创新创业氛围大潮汹涌,日本有些死气沉沉”,魏锋淡然地陈述。
四年后,魏锋辞去日本公司上海总经理的职务,开始创业。2005年,魏锋进入“云打印”领域,开发了为企业服务的开源软件。那是21世纪的前几年,“云”的概念还未完全成型,2006年,谷歌时任CEO Eric Schmidt在硅谷的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了Cloud Computing,也就是云计算的概念。除了“云打印”业务之外,魏锋还看好开源软件在国内的应用前景,当时和倪光南院士一道,坚持推进开源软件在国内的普及和发展,还得到了谷歌的大力支持。后来,魏锋还是退出了,“我的理想是做一家上市公司,当时觉得通过创业很难实现”,这位清华大学的理工科硕士对此不无遗憾。
2009年,魏锋加入张江汉世纪,正式进入了投资行业。“我的工作经历比较多,在不同行业当过外企高管、法律实务(知识产权保护)、创业者……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朋友劝我不妨试试做投资。”行业的转变要求魏锋从基础岗位做起,这位曾经的企业高管非常勤奋、认真,报告常常一写就是几十页,也因此很快摸到了投资的门道。张江汉世纪专注于TMT领域的投资,对IT和实业颇有兴趣的魏锋投出了安硕信息公司,曾经达到过480块钱一股的牛股。2011年,魏锋作为创始合伙人加入常春藤资本,期间在青岛策划成立了青岛常春藤股权投资基金,主投环保节能和高端制造。
2016年,魏锋开始创业,和几位创投、孵化和园区运营出身的合伙人一道了打造“基地+基金”模式的众创空间——COCOSPACE/可可空间。可可空间这个略显小清新的名称来自于“Let’s CO-work, let’s CO-coffee”的理念。这个共享办公空间布局合理、宽敞明亮、空间错落有致、工作和休闲区域并存,佐以热爱咖啡、热爱生活的文化理念和轻松愉快的创业氛围,足以令创业者心动。再加上可可空间累积的产业资源、孵化能力和创投基金,创业者在这里能够获得更多的创业辅导和资金支持,甚至有很多初创企业在这里获得了可可资本的投资。
做众创空间的公司有很多,可可空间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为创业企业提供的资本服务。“不提供资本服务的众创空间就是耍流氓”, 魏锋开玩笑地说。话虽糙了点,但是道出了事情的本质,因为对创业企业而言最亟需的就是资本服务。资本服务不仅在于帮助企业拿到资金,还包括与资本市场打交道、规范资本市场等一系列的问题,可可空间•可可资本涵盖种子投资(孵化)、天使投资、早期、成长期乃至并购等全程资本服务。
可可空间通过培训和社区来提供资本服务,可可资本的合伙人都拥有十余年的操作经验,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都是良师益友。如今的资本市场瞬息万变,在魏锋看来相当复杂:“那么多高估值,究竟怎样创造价值?”比如,超级独角兽滴滴打车估值超过400亿美元,轻易就被美团突破破了壁垒,简直有些滑稽。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投资人不应该沉溺于估值泡沫的幻觉中,还是要回归价值,看看资本和创业者的结合到底能为客户、为市场、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
除此之外,魏锋还提出团队务必要统一理念。在乱象丛生、诱惑纷繁的资本市场,如果没有信仰或者不坚守信仰,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以创新创业为魂魄的价值主义是可可资本的信仰,同时在投资中奉行保守主义、长期主义和未来主义:做金融要保守,小心驶得万年船;股权投资不图短期利益,而是为企业提供长期资本,不急于退出,陪伴企业共同成长;投资一定要面向未来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面向未来的人群。
可可资本成功孵化的项目有很多,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最早出品“狼人杀”app的公司——假面科技。入驻可可空间后,假面科技获得了从空间到融资的一系列孵化服务,直至2017年创造出了4亿人民币左右的净利润方才搬离。虽然该企业发展迅速,但是可可资本却没有选择投资假面科技。
“这个项目投了肯定能赚钱,但是我们在游戏方面不熟悉,投资挣钱后一定会自我膨胀,这对以后的投资和心态都是很不利”,魏锋对于投资非常审慎,也应了可可投资的“保守主义”。现在假面科技除了开发游戏以外也自主孵化新的工作室,内部孵化项目依然选择入驻可可空间,这样可可空间与其入住客户之间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魏锋以及合伙人同样沉浸在可可空间浓郁的创业氛围中:“可可空间虽然是全开放式,但你能感受到其中奋斗、努力的创业氛围,晚上十一二点还有人在工作,能看出都是真正创业的人群在这里。”
可可空间内部
可可资本专注于产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金融科技…)和智能化(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两大投资领域,与魏锋所说的“未来主义”也不谋而合。
非码科技是可可孵化且投资的一个典型项目,他们从聚合支付做起,着力完善门店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场景,将微信、支付宝、各类平台的网络支付渠道聚合成为一个付费通道(二维码),消费者用任意电子支付方式通过同一个二维码即可支付订单,已服务于60000多家线下零售门店和80多个连锁品牌。可可资本在非码科技的早期进入,见证了它统一第三方支付的历程,在人人使用移动支付的时代,帮助线下门店快速、低成本地接入移动支付,继而为其提供全网营销服务。
码隆科技是可可资本投资的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突破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视觉决策引擎,并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随着商品识别技术逐渐成熟,码隆科技决定对其进行开源,于2016年底推出了“ProductAI” PaaS云平台,让更多的企业能够轻松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新。在此过程中,码隆科技也能将自身积累的AI能力商业化落地,客户在使用ProductAI平台过程中,为码隆科技提供了大量数据,帮助ProductAI提升算法精确度,继而吸引更多的客户使用,如此打通正反馈循环的生态系统。码隆科技的两位创始人都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的项目在各种国际竞赛中频获冠军。
与码隆科技相对应的玻森数据专注于在NLP(自然语言理解)领域的研发,拥有自主研发的自然语义识别分析系统、情感分析系统、图像识别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于网络监测、市场调研、精准营销、智能问答等服务。与码隆科技不同的是,玻森原本专注于引擎,有了不错的PaaS平台,但语义识别领域在国内的基础薄弱,竞争对手却太过强劲(百度),在可可资本团队的建议下开发了产品名为“风报”的产品,整合工商、涉诉、专利等公开信息,具有风险监控预警、尽职调查和供应商管理等功能,为金融机构、行业企业及政府机关在企业数据收集、跟踪监控、情报分析提供完整的标准化产品解决方案。
可可空间内部
魏锋和团队对于技术的着迷决定了可可资本的投资路径,以码隆科技和风报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项目是技术和平台化的代表,魏锋对于投资的方向却有更深层的思考:“2007年开始,人人谈移动互联网,我也稀里糊涂地投过几个项目,但是后来总感觉很难赚钱。我认为还应该回归到国内的经济基础——制造业上,而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是制造业升级换代的路线图。”
因此,魏锋团队选择了从工业机器人开始切入全新的领域,起初的投资组合包括了机器人本体、关键技术和零部件、集成应用三大领域。比如,可可资本投资的翼菲自动化成功开发了Delta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的一种),用于食品包装生产线、药品分拣、收集、电路板焊接、轻质产品的包装及加工装配等场景,为多家知名大型企业服务。
并非入驻可可空间的项目都能得到可可资本的青睐,可可资本的团队对投资对象的遴选非常严格:“我们一直在挑选年轻的精英创业者,通过资本严格筛选过的项目才能得到我们的投资。”作为资本和空间的两条线的对接窗口,他们每周下午都要举办“天使下午茶”的活动,一方面为入住和其他早期项目提供诊断和咨询服务,另一方面也希冀从中遴选出优质的投资项目。
可可空间内部
投资标准方面,魏锋表现得谦虚而稳健:“首先挑选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的行业,我们看行业前五名的公司,选择前三名,争取投第一名。然后选择可靠的精英团队,业务能力和道德风险都需要考量。”
作为财务投资人,魏锋和团队还要保证退出路径清晰,魏锋对此非常明确和坦诚:最好的方向就是资本化、证券化,IPO是最赚钱的退出方式;即使不能直接证券化,也可以通过并购获得不错的收益;再不济可以通过交易退出或战略投资卖掉。“未进先思退,在投资之前先设计退出方案,在自己的能力圈中考虑问题”,魏锋同意巴菲特在投资中关于坚守自己能力圈的看法。
魏锋认为投资的本质是认知的问题,人的认知主要包含三类:“已知的已知”指清楚自己在力所能及的领域中能达到的边界,是为能力圈;“已知的未知”则是了解自己的风险区,可以设计各种风险预案; “未知的未知”则是人们在认知上的盲区,所谓“无知者无畏”是也,还有一句话形容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因此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学习缩小“未知的未知”这一雷区。
对于可可空间和可可资本而言,孵化与投资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了。相比于传统投资公司的“捕鱼”模式,可可空间更像一个“养鱼池”,空间与资本相辅相成。魏锋作为投资人,在资本与创业者之中游刃有余,午餐时间,魏锋会和创业者们一样在可可空间一层的公共区域吃午饭,看到相熟的创业者就会交谈几句,有人戏称魏锋像可可空间里受人爱戴的“校长”,对“校园”里的大事小事都热心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