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号文为信托业指明未来5年发展目标 背后有何深意?

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2020-01-14 18:06:15

摘要
来源:信托百佬汇作者:苏黎1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52号文”),经过梳理,我们发现文中有8处提及“信托”,为信托业未来五年指明了发展目标,提出了转型的方向及要承担的重要责任。那么,52号文具体为信托行业确定了怎样的发展目标?背后又有哪些深意?笔

  来源:信 托 百 佬 汇 作者:苏 黎

  1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52号文”),经过梳理,我们发现文中有8处提及“信托”,为信托业未来五年指明了发展目标,提出了转型的方向及要承担的重要责任。

  那么,52号文具体为信托行业确定了怎样的发展目标?背后又有哪些深意?笔者想通过今日这篇文章,与业内朋友交流一下。

  从行文结构来看,“52号文”明确了2025年银行保险业的五个发展目标,首要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金融结构更加优化,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

  点评:从现实来看,现有银行保险机构体系也符合“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特征,重点应该是“实现金融结构更加优化”,调结构的隐含着的意思是规模高增长很困难,成绩只能靠优化结构来体现,而优化结构意味着,就是要增加直接融资占比。

  “52号文”第四个发展目标,明确“信贷市场、保险市场、信托市场、金融租赁市场和不良资产市场进一步健全完善。”

  点评:这五个市场都是属于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保监当前的重点工作领域,信贷市场的老大哥地位不容撼动。保险市场的老二地位,大家都懂。值得关注的,这应该是第一次监管明确提出“信托市场”以及“金融租赁市场、不良资产市场”,表明监管层充分认识到信托市场、金融租赁市场、不良资产市场有其自身运行规律,与传统信贷市场截然不同,要转换监管思维,按照“分业分类”原则精准监管,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

  有限监管资源约束下,监管如何提升监管效能将是一个重大考验。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信托行业监管处罚超过32张,行业伯仲(中信信托、建信信托)遭三双也是史无前例。预期2020年,监管强处罚会持续,信托公司展业合规性要求成为首位。

  与此同时,有效利用科技手段也是提升监管效能的良策。“磨刀不误砍材工”。人民银行、证监会等其他兄弟部门在金融科技领域一直走在前列。这些年,证监会用大数据查处内幕交易已经不是秘密了。对信托监管而言,唯有借助好中国信登公司在监管数据治理成果,可以事半功倍,及时掌握行业青萍之末,跟上金融创新步伐。

  在推动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目标下,“52号文”明确“信托公司要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职能定位,积极发展服务信托、财富管理信托、慈善信托等本源业务。”

  点评:没有新的提法,监管层延续历史,暂接受信托公司的“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主要功能。2020年信托年会上,监管层在分类上提出资金信托、服务信托和公益信托的提法。“52号文”本次并未明确提发展具有服务实体经济的资金信托业务,而用“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表述性,表明监管层未来对资金信托业务还是收紧状态。

  “52号文”在堵资金信托大门的时候,也开了三扇窗户——服务信托、财富管理信托及慈善信托,其主旨意思与2020年信托业年会领导讲话及《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半年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信托函〔2019〕64号)(简称“64号文”)一致。但从细微看,在表述上,将“财富管理信托”和“服务信托”并列,同时提“慈善信托”而非“公益信托”,这些提法与2020年会领导发言略有差别。同时,“64号文”的提法是“支持辖内信托机构积极培育以受托管理为特点的服务信托,以及体现社会责任的公益信托,推动信托在财富管理、财富传承、慈善救济、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老实讲,逐利是资本的根本属性,无论是“服务信托”还是公益信托,难以产生足够的收入支撑信托公司运营。“服务信托”的推动者也坦承,服务信托需要上规模,没有规模,注定是没有出路的。而无论是监管者,还是从业者,内心其实都盘算着,服务信托是不是给善意“通道”一个名分,一次做好人的机会。

  在推动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目标下,《指导意见》提出,在“(九)发挥银行保险机构在优化融资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发挥理财、保险、信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

  点评:发挥信托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优化融资结构。从实践来看,信托公司通过直销、代销渠道面向投资人发行的信托产品,绝大多数属于固定收益类产品,与私募类债券/债权融资工具类似,从形式上看,都属于直接融资。

  但实际上,因为信托公司及代销金融机构承担了大多数刚兑和接盘责任,信托投资人较其他投资债券、资产证券化的投资人享受更高收益、更低风险。当项目融资人发生违约的时候,信托公司为了保护自身声誉,默默选择“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下”。信托产品的间接融资属性就暴露无遗,而未发生风险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信托产品发挥的就是直接融资功能。这就像是薛定谔的猫。所以,与其强调发挥信托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不如加强对信托公司风险识别、管控、定价等能力的评价。

  再看“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从信托业协会披露的行业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3季度末,信托资产投向证券市场(股票+基金)的占比为4%,投向证券市场(债券)占比是7.03%,远低于房地产15%。受近几年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伞形信托绝灭后,信托公司对证券信托业务有心无力,不愿像基金公司一样去依靠投研实力吃饭。这次“52号文”指明资本市场业务方向,鼓励信托公司从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角度去筛选合作投顾伙伴,优化信托产品设计。

  在“完善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金融产品体系”下,“52号文”提出“(十四)丰富社会民生领域金融产品供给”……“加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鼓励保险机构发展满足消费者终身、长期领取需求的多样化养老保险产品,支持银行、信托等开发养老型储蓄和理财产品。”

  点评:服务养老,从实践来看,更多是寿险等长期低成本资金金融机构的主战场。虽然曾有不少信托公司曾勇于探索,但最后或多或少绕道为地产企业的养老板块提供配套融资服务,而那些真干养老服务的企业,更多是轻资产,实际运作中并无足够抵押物获得大额信托融资。针对养老理财,因为信托公司手上没有足够长周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同时受限于合格投资人的高门槛,所以难以为老年人提供类似年金的安全理财产品。

  但从信托客户结构来看,超过65岁的信托投资人占比并不低。所以,信托公司并不缺乏客户基础,而更多要去挖掘、匹配客户的诉求,尝试构建年金型信托产品发行和管理能力。

  在“精准有效防范化解银行保险体系各类风险”下,“52号文”强调,“有序化解影子银行风险。……逐步清理压缩不合规的表外理财非标资产投资、表内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同业理财等业务规模,严控银信类通道业务。”

  点评:2017年11月22日,在《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7〕55号),首次界定了“银信通道业务”,同时吹响了压降、严控银信类通道业务的号角。从数据来看,事务管理类信托占信托资产总规模比例2017年末为59.62%,2018年末为58.36%,压降结果并不理想。2019年,银保监会开始加压,到3季度末,占比降至52.75%,预计年内已经压降到50%以内,成效是非常明显的。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唐婧

关键字: